《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二十五讲》杨新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198.00元
杨新著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二十五讲》介绍:鉴定中国古书画,主要依据是古书画的本身,特别是其中笔墨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技巧和个性特征。鉴定者如果不知其中奥秘,是无从着手鉴定的。俗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懂得中国书画用笔的奥秘,并且能够深入了解他人作品中用笔的特点,当然*便捷的办法就是自己也去尝试尝试,这样就能很快地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 书画鉴定不只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去体会古人的用心,要懂得“鉴”,必须先懂得“赏”,“赏鉴”二字是不可分割开的。“赏”是在与古人对话,启功先生曾有诗赠我说:“赏会从来在赏音,古人相照比知心”,也讲的是与古人对话。古人的语言都留在字里行间,笔墨之内,这要会心才能读懂。然而与古人对话,先要取得对话的资格。对于传统文化,若是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连他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不懂,这又如何能对话?“鉴”非易事.“赏”亦更难,跟随徐先生等老一辈学习,这鉴定之外的功夫才是最难的啊! 杨新,1940年生,湖南湘阴人。自幼喜好绘画,196C)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并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书画的陈列与研究。1984年作为卢斯基金会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系研究和讲学一年。1 985年1月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1987年9月至2000年12月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现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北京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杨新先生曾师从徐邦达、启功等老一辈书画鉴定家学习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其研究方法突出表现在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学、历史学、考古学的相互结合。在继承传统鉴定学的目鉴与考证外,杨新先生指出,目鉴不能离开艺术实践,考证则,页以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为依据。其中《书画鉴定三感》《由(出师颂)引出对中国书画鉴定的思考》讨论了其在书画鉴定中的方法与经验;《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郭熙(溪山行旅图)的重新发现》等则体现了其科学、严谨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多次组织海内外知名学者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主编了大型图录《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宫包装图典》、《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绘画》等,其主编的《国宝荟萃》一书是海峡两岸互通有无的重要研究成果。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