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杨立华、格非、张志强:精神的历史展开与普遍之思--北京大学出版社《哲学十五讲新书分享会》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杨立华、格非、张志强:精神的历史展开与普遍之思--北京大学出版社《哲学十五讲新书分享会》
2019-05-22 16:02:48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讲:“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成百上千位思想家,百余家争鸣的流派,煌煌的中国哲学,该如何讲述?该如何呈现?特别是将其浓缩在一本书中,该怎样捻出思想的线索?哲学问题在思想的代际之间如何嬗变?真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精神交锋中绵延流传?

  哲学家总有其无法超越的时代性。通过揭示哲学家的时代关切与其思想的关联,从而赋予哲学思想以历史的具体性,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如果因此忽视了哲学思考的普遍意义和价值,历史的具体性就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过去的遗存。历史的遗物最多只是对当代的一种有益的提醒,而不能成为塑造今天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力量。哲学史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具当代性,如何让伟大的先哲们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是哲学史写作难以回避的问题。

  在新著《中国哲学十五讲》中,二十载精研中国哲学的杨立华教授,精选十五位中国古代哲学家,清晰呈现他们的概念、论题、思想路径,深细解读中国哲学的基本洞见和思考论证,明确哲学问题的具体指涉,努力让那些已经“过去了”的思想能焕发出生机。

  本次活动,邀请《中国哲学十五讲》的作者杨立华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就上述问题展开对谈,向读者展现何谓一种清晰而富有生机的中国哲学。

活动信息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