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推动文旅文创加快融合——黄河论坛暨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在黄河交通学院举行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推动文旅文创加快融合——黄河论坛暨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在黄河交通学院举行
2021-11-12 19:18:32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 
 

  10月31日,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在位于黄河之滨的黄河交通学院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焦作市武陟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论坛围绕“黄河文化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主题展开,主旨为促进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书博,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李新年,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梁留科,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纪委书记千析,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杨晓强,焦作市武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亦山,中国农工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黄河交通学院理事长李顺兴,以及河南省内外知名专家、河南省各省辖市社科联代表、河南大学出版社代表等共同出席了论坛。黄河交通学院20000名师生通过钉钉直播收看了会议实况。

  尹书搏提出,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对于黄河文化研究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阐释黄河文化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时代意义、实践路径,对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广大社科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尹书博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增强保护好治理好黄河的历史责任感;奋力谱写绚丽出彩的河南黄河篇章,积极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贡献力量,着力打造开放型中原智库,不断提升社科理论研究的能力水平。

  李庚香在讲话中提出,举行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发布会,围绕“黄河文化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进行研讨交流,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两个确保”、推进“十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李庚香认为,应当建设黄河文明轴心区,让黄河文化更好地从中原、中国走向世界。一要突出“山河祖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等核心元素;二要建构起黄河与世界沟通交流的话语体系;三要善于讲好中原文化故事、黄河文化故事。四要突出黄河文化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千析在发言中谈到,“地标”是同一主体承载、呈现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内容的显性符号,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是国家文化的象征,黄河文化地标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打造黄河文化地标,对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强化中华传统文化记忆,突出中华文化标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构建全球华人的心灵故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拥有自然、地理、文化等方面突出优势。

  秦迎军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焦作市武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加坚定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的信心决心。两年来,我们牢记领袖嘱托,实现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突破;扛起时代重任,探索了叫响黄河文化之乡品牌的新路径;坚持人民至上,汇聚了抗洪抢险确保黄河安澜的新合力;争当发展先锋,擘画了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新蓝图。

  李顺兴在致辞中表示,黄河交通学院坐落在中国黄河文化之乡,为落实领袖讲话精神,学校制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2020年4月成立了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所,2021年1月8日升级更名为黄河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承办和开展了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和专题论坛。李顺兴强调,黄河交通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遵循、总指引,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调推进大治理的过程中,以法治实施保护,以科技赋能发展,以合作谋求共赢,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不懈奋斗,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介绍了《河南黄河文化地标》编撰和出版情况,并举行颁书仪式。《河南黄河文化地标》一书由河南省社科联、黄河交通学院、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焦作武陟县人民政府共同编撰完成,全书共分为两个篇章,七大章节。

  黄河论坛专家主旨发言精选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创琳在线上作了《文化对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效应》的报告。

  摘要:文化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之魂和重要驱动力,文化的传播与扩散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发育与扩展,文化型城市群正在成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黄河流域文化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方向为:以文化传承为灵魂,提升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品质,建设文化型城市群;以生态保护为先导,提升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颜值”,建设生态型城市群;以流域一体化为主线,以都市圈为鼎撑起城市群发展的新格局,建设都市圈鼎托型城市群;整合资源创建黄河流域城市群文化联盟,推进城市群文化传承一体化;增强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地域文化融合认同感超过70%。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梁留科作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的报告。

  摘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黄河河南段有丰富的黄河文化,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资源。要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要承载区;要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建设中华文化自信标识带;以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建设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走廊;以打造黄河古都旅游带为核心,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并通过实施黄河文化精品文艺创作工程,形成“中国黄河”的一系列国际品牌;讲好黄河故事,使黄河成为人民幸福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张新斌教授作了《国家战略背景下的焦作担当》的报告。

  摘要:近年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国区域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以经济为中心的区域发展1.0时代、以生态+经济的发展态势所呈现的中国区域发展2.0时代和以文化+生态+高质量的发展态势所代表的中国区域发展3.0阶段。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焦作文化的定位应该以“天下之中、殷商故都、天下名都”为核心内容的河内文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焦作市应该围绕三个文化增长极,把“山-河-拳”打造成焦作文化的重要品牌与黄河左岸的文化高地。

  郑州文旅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授王少华作了《穿越千年,未来已来——再论黄河文化旅游活化的底层逻辑与场景创新》的报告。

  摘要:黄河文化重在保护,要在传承,难在利用,如何以旅游的名义再造黄河之美,是历史和现实的迫切需求。研究基于文化记忆、空间生产等经典理论提出CRPB模型“文化—资源—产品—品牌”,尝试建构黄河文化资源转化路径理论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一般性的理论与分析框架。黄河文旅定位于两山理论的践行地、文旅文创的集聚地、乡村振兴的示范地、美好生活的新天地;在项目打造上,低密度,小开发,全域升级、节点引爆,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范、乡村感、生活样的天下黄河;在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上,实施“文旅+教育”“文旅+演绎”“文旅+遗址”等九大路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文化中心副主任田世民作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格局与治理变迁》的报告。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I-III类水体比例由1991年的33%提高到2020年的84.7%,彻底消除了劣Ⅴ类水体;全流域植被覆盖度由20世纪80年代的20%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水土保持措施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7.5万平方公里,黄河源区草场退化趋势得到遏制,黄土高原地区由“黄”变“绿”;河口三角洲地区湿地面积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鸟类达到370种。未来黄河流域保护治理,需坚持系统治理理念,以水沙调控为牛鼻子和抓手,科学合理配置全流域水沙资源,促使全流域河道行洪输沙、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黄河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黄河交通学院借助位于 “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的地理优势,结合办学特色,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成立了黄河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建设“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河南工作站”“中国城市群研究中原基地”“智慧管理—劳动大数据应用研究基地”以及中原学研究团队、乡村振兴研究团队,实时监测,精准分析,构建完备的大数据系统,全面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理工科项目科研成果应用和人文学术研究,为沿黄经济带协调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文化和智力支撑,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近年来举办了黄河文化相关专题学术论坛8场,其中,在河南省社科联的指导下,学校于2020年7月承办的“黄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2020年9月主办的“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第九届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以及2021年10月主办的“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这三场论坛均在全国范围内的黄河文化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

  依托黄河文化研究机构和举办“高层学术论坛”,黄河交通学院开展黄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申报河南省科技厅重大公益专项项目“黄河河南段高质量发展路径优选与调控”1项,结项2020年度河南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河南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1项,累计申报河南省社科联关于黄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15项、焦作市社科联关于黄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29项、焦作市黄河文化研究专项112项、九省区黄河论坛暨山东社科论坛征文申报6项。胡世雄主持的“焦作市域黄河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研究”和王涛涛主持的“基于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的焦作市水土流失动态检测及治理研究”获得2020年度焦作市黄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一等奖。

  黄河交通学院推动编写黄河文化著作,出版《现代交通运输概论》《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整理高层学术论坛的会议成果,将“黄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第九届社会科学年会”论文汇编;加紧推进《黄河流域红色文化历史概览》《中原学概论》出版工作。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