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至今热血犹殷红:西南交大出版社《风雪高原40年——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青藏铁路盐湖冻土科研漫记》出版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至今热血犹殷红:西南交大出版社《风雪高原40年——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青藏铁路盐湖冻土科研漫记》出版
居碧娟
2021-12-17 12:03:30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风雪高原40年——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青藏铁路盐湖冻土科研漫记》(订购

黄小铭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风雪高原40年——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青藏铁路盐湖冻土科研漫记》近日于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记述了自上世纪60年代起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坚守雪域高原,在盐湖、冻土领域进行技术攻关,为青藏铁路的修筑作前期科研准备的故事。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拉萨—格尔木段建成通车,意味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华民族百年宏愿终实现,更是许多人盼望多年的美梦始成真。当年我正读大学,同宿舍少小离乡、前往内地求学的西藏同学因为机票昂贵,已有数年未回家乡了。那年暑假,我看着她和班里其他西藏同学欢乐地收拾行囊,就像一首歌里唱的——终于坐上了火车回拉萨。这是我作为普通人,青藏铁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然而青藏铁路修筑之难,则是读中学时就初初接触的概念。即使那时西藏这一地名如神山圣湖一般遥远,我仍从地理课上记住了高原、盐湖、冻土等专业名词,也记住了地理老师的一句话:“青藏铁路是一条天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天路呢?高原缺氧、生态脆弱,以及在盐湖地带修筑铁路和铁路穿过多年冻土区是我国铁路修筑史上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尤其是多年冻土,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也因受限于此,从1956年慕生忠将军率队踏勘、1960年开始冻土的系统科研起,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青藏铁路勘察设计几上几下,科研工作数次面临中断,个中的波澜起伏,若非亲历,旁人恐难体会二三。

  这是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也是一群人生命中共同的一部分。该书作者——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黄小铭自己的半生经历,就重合于这40年的高原风雪。他同其他青藏铁路科研人一道,在海拔4750米的风火山冻土观测站上,在科研大会战期间风火山麓百座帐篷里,在唐古拉山口、昆仑山口、纳赤台、不冻泉、五道梁……到处都留下了深深的足印,无数次观测、大量的数据、数不清的材料,写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科技论文。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大半以上的科研人都是西南交大校友,“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交大校训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青藏铁路每一米的推进都浸润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聪明与智慧。

  可惜的是,这段波澜壮阔的科技史从未得到完整的记录,更无论出版,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许多人也渐渐离开了人世,“基于对先行者的尊敬和缅怀、对同行者的情谊和牵挂,以及对这一段壮丽历史的珍惜和尽可能记述、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作者语),作者重新整理了历年的工作日志、当事人的访谈和记述,以及大量独家珍藏老照片,花费十余年,几番增删修订,才成其为眼前这本沉甸甸的《风雪高原40年——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青藏铁路盐湖冻土科研漫记》。

  本书打动我之处,除了作为群体的科研工作者身上那种百折不挠、昂扬向上,“胸怀报国志,深藏功与名”的精神,还有作为普通个体的“人”身上交织的诸多悲喜欢欣:比如生未见青藏铁路通车,嘱后人埋其骨于风火山下,期待有朝一日“看”到火车通过的冻土室老领导王占吉;因孤处高原,难为亲人养老送终的风火山观测站首任站长周怀珍、观测工李宗保;面对不明人士夜闯帐篷也坚决不下高原的科研女将们;因为高原拦车难,长着一米八几大个儿、只得头裹花围巾假扮女同志帮组员拦车的组长吴紫汪;还有艺高人胆大,因为咽不下一口气,在搓板路上勇超日本车,结果同车人只能手扶车厢板站起来跟着颠的司机温满成……不管什么时候翻开这本书,这些人物都会穿过几十年的风霜雪雨迎面走来。包括作者本人,以八旬高龄,在书稿撰写修改过程中几进ICU,但只要身体稍能支持,就告请回家继续书稿工作,间以回复我的问题。这和充塞于全书的某种情绪、精神一脉同源,故读来常觉浩然气激荡。

  作者在书里提到过当年有两首歌很受高原人喜爱,其中一首是电影《年轻一代》的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因为虽业界不同,但豪情相类。“在那4500米至5500米的高原,克服了生理上的制约,就能欢乐地迎接不一样的生活。”

  在川藏铁路开工修建、大力提倡“发扬青藏铁路精神”的当下,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本书恰逢其时。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