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慈善法律教程》(订购)
主编 陆璇 副主编 林文漪 应南琴 谭玥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不仅是先贤的经典语录,也一直被中国人作为世代传承的家风美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基本经济制度,并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在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明确了第三次分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把“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实现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品质和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公益慈善组织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公益慈善领域不断扩展的趋势下,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也逐渐成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和参与的事业,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自2016年3月16日通过,2016年9月1日实施后,我国进入了“依法行善”的新时代,与公益慈善事业相关的法治建设日益完善、健全。
在整个公益慈善法律体系日趋完整的同时,及时跟进公益慈善法律的研究与教育也同样重要。目前对公益慈善法律领域的系统研究以及实践中对公益慈善法律的教育仍稍显不足。为弥补此方面不足,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公益慈善法律教程》一书。
内容简介
该教材共计十五个章节,分别从《慈善法》基本理论出发,讨论了公益慈善组织、慈善捐赠和募捐、慈善信托、慈善财产、志愿服务、信息公开、税收优惠和行政监管等要点内容,同时以公益慈善的不同专业领域为立足点,分析了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公益慈善法内容。
这部教材既有对理论知识的分析探讨,也有对实际问题的归纳总结,学术与实践兼备;既梳理了国内公益慈善法律体系,又展示了国外公益慈善法律现状,国内与国外视野并存。
整本书文笔流畅,逻辑严谨,内容翔实,不仅对公益行业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有利于慈善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希望该书可以帮助提升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主编简介

陆璇
陆璇,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理事长、上海复观律师事务所主任、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在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近十二年。2003年起在上海市热爱家园青年社区志愿者协会参与法律志愿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2012年发起成立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系中国第一个非营利组织法研究方向的社会智库;2018年发起设立上海复观律师事务所,系中国第一个获得公益企业认证的律师事务所。发表与出版了诸多非营利组织法与公益法研究论文与著作,为社会组织提供法律能力建设等支持,主持完成了多项民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上海市人大、上海市民政局研究课题或项目,并担任中国慈善联合会会员,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华东政法大学兼职副教授。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