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
读《史记》?学挖墓?
历史学不就是文科吗?和科学还有关系吗?
历史学的专业训练能给我带来什么?
历史学家看待问题,有什么特殊的视角?
大学学了历史专业,毕业能做什么职业?
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历史学家?
……
【CRUP大家谈·萤火书局】 系列直播第二场 包伟民 x 李正 历史学是什么
“CRUP大家谈·萤火书局”第二场,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和B站百万粉丝UP主“正直讲史-李正Str”,为你解惑关于历史学专业的一切。
包伟民教授是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曾在浙江大学任教多年,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作为一名深耕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东南区域史等领域研究的历史学家,包老师也常年从事教学工作,当他与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李正老师展开对话,一定能拨开历史学专业的迷雾,让你获得对历史学专业的正确认识。


《多被人间作画图——江南市镇的历史解读》(订购)
包伟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近年在旅游业的推动下,曾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江南农村商业聚落——市镇,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七八百年以来,在技术进步、人口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催化之下,江南地区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以棉桑业为代表的专业经济,与外部世界商品交换的需求不断扩大,促使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依附于专业经济的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中心,并最终呈现一派市场星罗棋布、文化熣璨夺目的独特风光。
江南市镇的这种形成机制与经济基础,不仅规范了它们的交通网络、结构布局、镇区形制、街市建筑、行业特征,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与文化心态。近代以来,随着传统农村经济的远去,除了极少数被改造成以“传统江南市镇”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之外,江南地区大量的市镇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前景,成为这个地区人们必须解答的一道全新的习题。以上就是《多被人间作画图——江南市镇的历史解读》试图以相对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们介绍的内容。

《人大课堂·名家的16堂历史课》(订购)
皮庆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大课堂·名家的16堂历史课》是16位学者给大一新生讲授人生经历、治史学心得等的课堂实录。2011年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开设了“学史入门”这门入学引导课程,请校内外的著名学者给新生上课,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读书方法、治史心得、学术思考,新生在感受史家之精彩生活、人格魅力的同时,了解历史学是什么,比如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与方法,学术的前沿信息,如何读书、治学,进入大学之后应该如何听课、记笔记、写论文,如此等等,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具体的学习方法建议,让新生尽快适应从中学到大学,从应试教育到通识教育、学术研究的转变。本书在整理课堂录音的基础上编辑而成,在整理与编辑的过程中保持文本的现场感,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课堂实录。

《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订购)
孙家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力图对西汉前期的一场朝政巨变做出史实复原和内幕探求。从吕太后逝世到汉文帝继位前后的这段历史,波谲云诡,充满着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博弈,最终导致了朝廷高层的“大洗牌”。要想看懂这场历史大戏,必须从西汉前期刘氏宗室、开国功臣、吕氏外戚这三大政治集团的微妙平衡和最终“破局”作为探求真相的轴心。掩卷而思,除了风云变幻、惊心动魄之外,耐人寻味之处,实在很多。读者不妨在阅读中享受“恍然有悟”的快感。

《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订购)
陈胜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化!但什么是文化?文化如何演变?中国文化从何而来?又如何影响到我们?如此等等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很关切,许多学科都有研究。考古学从实物遗存的研究出发,提供一种新的科学视角。以文化为中心,从考古学的视角展开思考与讨论是一个合适的视角。《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首先溯源文化的演化过程,确立文化的三重结构;然后溯源中国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分析中国文明形成的格局;最后深入到文化基因的层面,探索中国文化的渊源,结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问题。

《人类文明史:什么撬动了世界的沙盘》(订购)
[美]塔米姆·安萨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类文明史:什么撬动了世界的沙盘》是一部讲述人类从石器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的全球文明史。本书探索了历史长河中,不同事件之间产生的涟漪效应,读者将了解,地理特点是如何塑造古代文明的?马镫和裤子的发明如何左右了帝国的兴衰?伊斯兰教如何推动了哥伦布的远航?13世纪蒙古帝国的崛起如何改善了英国农民的生活?本书追求一个全球视野下的叙述模式,在其中,“每一个我”都是塑造当今世界的重要因素。

《世界文明史(第四版)》(订购)
丹尼斯·舍曼 A.汤姆·格伦费尔德 杰拉尔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文明史》荟萃了人类文明重要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既包括原创经典和事件亲历者所书写的第一手资料,也配有展示相关历史时期的陶器、青铜器、钱币、雕塑和建筑物的视觉资料,二者相辅相成,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六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缘起与发展,辉煌与衰落。《世界文明史(第四版)》将人类历史视为一个整体、一个全球文明在各个地理区域此消彼长的过程,因此,本书不仅在介绍人类历史上的各个文明,更注重讲述文明之间的互动。全书共分为26章,以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为线索,将人类文明的画卷缓缓展开,每章聚焦某一个或某几个文明的发展情况,囊括政治、经济、社会、艺术和文化等多元角度,展示同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不仅有全面、直观的叙述,更有作者独到、清晰的分析。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代史》(订购)
戴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代史》以这些值得中国人铭记的历史大事件为线索,以中国的道路选择为旨归,串联起整部中国近代史。书中深刻剖析了这些历史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带来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正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原因。

《治史入门》(订购)
戴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治史入门》是戴逸先生关于治史方法和自身学术理路发展的论述。书中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介绍了从事历史研究的入门方法以及从事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具体方法,系统梳理出了相关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文献、典籍,并举例说明了其使用方法。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治史引路书。书中还有戴先生与学界前辈交往的经历及其自身治学经历,生动展现了一位有历史担当和人文情怀的学者形象。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