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深耕公共管理专业出版领域20多年,出版了大量广受学界好评的公共管理经典教材和专著,编辑特别从中甄选了30种精品图书,分别是:入门级——《公共管理学(第三版)(数字教材版)》《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公共管理学(第三版)》《公共管理导论》《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行政管理学(第五版)(数字教材版)》《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数字教材版)》《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五版)》,进阶级——《公共行政学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四版)》《政策分析八步法(第三版)》《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三版)》《公共行政的精神(中文修订版)》《新公共行政》,高阶级——《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中国社会治理》《转型中的城市治理》《应急管理新论》《理解治理:政策网络、治理、反思与问责》《政治、经济与福利》《公共行政学经典(第七版·中国版)》《行政伦理学手册(第二版)》《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第九版)》《政府绩效管理:创建政府改革的持续动力机制》,作为人大版公共管理学习书单(2022年秋),推荐给读者朋友们。
这份书单仍然分为入门级、进阶级、高阶级三个层次,不管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公共管理专业新生,还是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或者是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者,都可以在这份书单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专业图书。
书单阅读提示
如果你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公共管理学科相关专业新生,或者是准备考研的本科生,或者是跨学科读研的研究生,可以重点关注书单中的10种入门级图书。这些图书可以帮助你夯实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基础,其中,陈振明、张成福、谢明、蔡立辉等学者的经典教材,是国内许多高校的考研指定参考书。
如果你已有较为扎实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基础,可以直接跳过入门级,重点关注进阶级和高阶级的图书,与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界的知名学者一起探索纷繁复杂的公共管理世界!
如果你是深耕公共管理学科多年的专业级读者,我们相信这个书单中的许多图书你可能都读过,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为专业级读者准备的公共管理图书专区,了解更多人大版公共管理专业图书。

(1件75折,3件7折,5件65折)
入门级

《公共管理学(第三版)(数字教材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由暨南大学蔡立辉教授和中山大学王乐夫教授主编的《公共管理学》一书,是一部广受好评的公共管理导论性教材,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来,获得了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公共管理学(第三版)(数字教材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阐述了国家治理的理论内涵,全面展现了“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并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全书,在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全书由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多位公共管理学者合作编写而成,在吸收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作为一级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该书首先概述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理论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公共组织、公共领导、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应急管理、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规范、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公共部门改革等内容。
该书是一部极具教学适用性的教材,全书各章安排了本章导读、知识结构图、重点问题、知识链接、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辅助性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通过旗下的人大芸窗(www.rdyc.cn)数字教材平台为读者提供该书的数字教材,以及教学指南、教材补充案例、延伸阅读、PPT课件、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等配套教学资源,读者可通过该书所附的数字教材卡登录数字教材平台,获取相关教学资源。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由张康之教授领衔主编的《公共管理学》是一部基于社会治理现实、反映社会治理要求的公共管理学教材,旨在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展现社会治理及其科学研究演进脉络的知识图谱。本书将公共管理视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对公共管理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并认为治理变革孕育了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是关于社会治理的前沿性科学。在此基础上,本书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官僚组织与任务型组织、合作网络、公共管理者等角度论述了公共管理的主体,从服务型政府及其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角度论述了公共管理中的政府,从全球化与后工业化进程、社会复杂性、社会网络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公共管理的生态。接下来,对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虚拟空间管理、公共服务及其供给、公共政策及其运行、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阐述,并从法律和伦理的角度对公共管理的规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与公共管理工具的角度对公共管理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政策途径三种公共管理的实现途径。

《公共管理学(第三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张成福教授领衔撰著的《公共管理学》,是一部畅销多年的经典教材。全书基于国际化的视野、批判性的思考、本土化的行动原则,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围绕政府治理现代化这一核心主题,对当代公共管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和论述,在系统阐述公共管理学科主要理论的同时,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的成就和经验。
与上一版相比,《公共管理学(第三版)》增加了“公共管理的价值”“公共管理的环境”“公共部门知识管理”三章,重写了“数字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责任”“公共管理现代化”等章节,并对其他章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充分反映了公共管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革命、知识经济、创新管理等前沿问题均在相关章节中得到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书于2001年首次出版,先后被国内众多高校选为公共管理课程配套教材及公共管理考研、考博参考书,已成为成千上万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必读著作。

《公共管理导论》(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由复旦大学竺乾威、朱春奎、李瑞昌三位教授精心打造的MPA核心课教材《公共管理导论》一书,是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公共管理”教学指导纲要》的配套教材。本书按照“谁来管、管什么以及如何管”的逻辑线索来设计全书内容,系统阐述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全书首先简要论述了公共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原则,梳理了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分析了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与治理、组织和领导的角度论述了“谁来管”的问题;从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信息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论述了“管什么”的问题;从法治与监督、公共责任与伦理的角度论述了“如何管”的问题。最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公共管理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的本土化导向鲜明,作者尽可能地用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去分析中国的公共管理现象和问题,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治理创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演变、法治政府建设、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本书既注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国际化,又注重将相关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问题,因而可以说是一部融国际化与本土化于一体的公共管理教材。此外,本书特别强调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认为它是公共管理最重要的特征,并强调,为公共利益服务是政府存在的理由,公共管理者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应秉承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陈振明教授领衔著述的《公共管理学》一书,是一部经典的公共管理导论性教材,全面系统、深入透彻地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该书认为,公共管理学科还远未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时常面临学科身份与合法性危机。因此,明晰学科边界,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形成规范的研究范式,加强理论建构,拓展和深化相关主题领域的研究,促进学科知识增长,就成为目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必须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
该书首先梳理了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考察了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和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并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学科主题范围、研究途径等不同角度为公共管理学科划界。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公共组织及其结构与体制、过程与行为、环境与变革,并依次对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作用、政府工具等四个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讨,进而从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财政、第三部门管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公共管理伦理等角度论述了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与首版相比,该书对导论、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工具、公共预算与财政、第三部门管理等章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和更新,以更好地反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行政管理学(第五版)(数字教材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山大学郭小聪教授主编的《行政管理学》一书是一部畅销不衰的经典教材。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分五篇系统阐述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1篇阐释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以及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及其行政职能;第2篇论述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即行政组织及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第3篇分析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公共关系等行政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活动;第4篇研究财务行政与机关行政;第5篇重点论述行政绩效、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文化等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本书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本土化特色更加鲜明。与上一版相比,教材内容更多地聚焦于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系统反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者将十九大报告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等相关内容,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相关思想和观点融入教材的相关章节中,体现了近年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进展,尤其是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特点和效果。第二,配套教学资源丰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通过旗下的人大芸窗(www.rdyc.cn)数字教材平台为读者提供本书的数字教材,以及教材补充案例、延伸阅读、PPT课件、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等配套教学资源。读者可通过本书所附的数字教材卡登录数字教材平台,获取相关教学资源。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数字教材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谢明教授的《公共政策导论》是一部极具可读性的公共政策经典入门教材,也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公共政策导论”的配套教材,同时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全书以公共政策过程为研究框架,系统地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分析了政策周期的一系列功能性活动,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公共政策的学科框架,认识公共政策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公共政策的主体理论与方法,厘清公共政策过程的发展脉络,达到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理性观察和认识。
自2004年第一版出版以来,本书经过多次修订,被国内上百所高校选为教材,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教材第五版继续保持与时俱进的传统,紧跟社会发展形势,追踪社会热点问题,援引最新政策案例,关注政策科学前沿话题。作为一部广受好评的精品教材,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第一,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一方面,关注政策研究领域的理论前沿,注重吸收相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聚焦中国政策过程的新变化,反映近年来中国国家治理的新战略和新举措,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新变化。第二,文风活泼,可读性强。全书安排了大量精心编写的知识专栏、案例专栏乃至精彩故事,将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融入生动有趣的专栏和故事中,是一本所有人都可以读的政策学教材。第三,配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人大出版社通过旗下的人大芸窗(www.rdyc.cn)数字教材平台为读者提供本书的数字教材,以及教材补充案例、延伸阅读、PPT课件、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等配套教学资源。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振明教授的《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一书是MPA教指委官方版《“公共政策分析”教学指导纲要》配套教材,全书内容由总论、政策过程和政策方法与技术三个部分构成:总论部分论述了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政策系统及其运行、政策活动者等内容;政策过程部分详细论述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监测、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政策变迁等公共政策分析的全过程;政策分析方法与技术部分则主要论述政策分析的概念框架及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法、经济学分析法、伦理学分析法、创造性思维方法,以及政策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技术等内容。

《公共政策学》(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宏山教授的《公共政策学》是一部基于中国之治的制度环境,系统阐释公共政策学基本概念、核心问题和主要理论的教材。全书从政策过程的视角出发,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公共政策学科在政策主体、政策议程、政策决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创新、政策学习、政策试验、政策扩散、政策变迁、政策终结、政策分析等领域的知识积累,并注重吸收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展现了公共政策学科的知识体系。
本书具有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是注重比较研究视角。由于政治制度不同,国家治理的政策过程具有差异性,本书致力于通过比较研究来展现政策过程的制度多样性,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理论建构。二是注重展现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近年来,公共政策学者基于中国政策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颇具解释力的理论模型或分析框架,本书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门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透视中国政策过程。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五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由中国人民大学孙柏瑛教授和祁凡骅教授合作编写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部经典的畅销教材,本书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从公共部门的组织性质和特征着眼,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功能、历史发展以及管理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阐述,突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层面的建构和中国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注重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层面的知识和技能工具。
本书第五版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对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和特征进行了更加充分的呈现、概括和评介。全书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修订工作:一是增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一章,并在第3章“公共部门人事行政的基本制度安排”中增加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的内容:二是根据2019年6月起实施的新 《公务员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对职位管理与人员分类管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薪酬设计与管理等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进阶级

《公共行政学史》(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行政学科是如何产生的?其知识演进有无清晰的阶段划分?不同阶段、纷繁复杂的不同代表性学派与理论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何艳玲教授的《公共行政学史》一书试图在零散且矛盾的公共行政理论丛林中,描绘出一幅具有内在价值和逻辑统一性的公共行政学说整体知识图景,从而较为深入、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从学科史的角度出发,本书将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演进分为起源、基石、初创、危机、分异、深化、反思、重组、解构等相互承继又层层递进的不同阶段,清晰且辩证地呈现了不同阶段诸多流派的论辩与交锋。
本书的重点不是阐述相关流派代表人物的具体观点,也不是对公共行政学说进行断代式的划分,而是系统而细致地梳理复杂的学科知识演进脉络及其逻辑。在纵深层面,本书旨在深化读者对公共行政价值多元性与公共行政实践复杂性的理解,同时也特别注重从学科与实践互动的角度提炼出公共行政学发展主线,使读者得以融会贯通地审视学科发展史,并因此获得对公共行政学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理解与认知。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由景跃进、陈明明和肖滨三位教授联合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书,致力于从经验层面系统分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组织结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及历史发展。本书从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及中国共产党本身入手,进而在横向维度上分别阐述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统一战线重要内容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人民政府、作为“刀把子”的政法系统、作为“笔杆子”的宣传系统,以及作为“枪杆子”的军事系统,在纵向维度上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治理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还探讨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及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变迁和发展。
本书是一部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及中共中央编译局的13位学者组成的作者团队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全书具有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色:第一,将中国共产党作为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钥匙,将“党政体制”作为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词,并且认为,应当处理好宪法与党章、法律与党规、国家机构与党的组织、正式制度与政治惯例之间的互补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强调历史脉络对于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重要性,并主张应以内在发展和演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政府与政治。

《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休斯教授的《公共管理导论》是公共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澳大利亚知名公共管理学者欧文·E.休斯的代表作品,是成千上万中国读者了解新公共管理运动、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理论的首选著作。本书是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与新公共管理模式两种典范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撰写的,作者认为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典范,终将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全书详尽阐述了公共管理发展历程中的若干模式——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政策模式和治理模式。该书配有英文影印版。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是美国行政学标准教材,也是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罗森布鲁姆教授的代表作品,被众多高校列为公共管理学科必读教科书。它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描述、阐述和分析公共行政,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内容涉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组织、公共人事管理、公共预算、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与民主宪政以及公共行政的未来等。该书配有英文影印版(第七版)。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一书是美国知名公共政策专家托马斯·R.戴伊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畅销全美40余年的公共政策经典入门教材。本书首先对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它、政策分析有何特点、分析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概念和知识进行了阐述。进而介绍了制度主义模型、过程模型、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团体理论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论模型这八个在政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对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具体领域的政策分析等实践性内容的介绍,使读者逐渐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全书内容涉及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政策领域。该书配有英文影印版。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四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是美国知名政策分析专家威廉·N.邓恩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公共政策分析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集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与方法之大成,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政策分析”方法,架起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全书对公共政策分析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系统阐述了政策分析的方法及政策分析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并对政策分析方法的运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政策分析八步法(第三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策分析八步法》一书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知名政治科学家尤金·巴达克教授的代表作品。在本书中,作者构建了一个经典的政策分析框架,即“政策分析八步法”,将政策分析分解为八个具体的步骤——定义问题、收集资料、构建选项、选择标准、预测结果、权衡得失、做出决定、总结陈述,为政策制定者、政策分析者和公共政策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其实用的政策分析工具。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三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是新公共服务学派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公共行政领域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政府应“掌舵而不是划桨”的理念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的正如本书的副书名所揭示的那样,它认为政府应“服务,而不是掌舵”。这部广受赞誉的著作呼吁人们重新重视民主、公民权、公共利益等公共行政中的卓越价值,并从七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

《公共行政的精神(中文修订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是新公共行政学派领军人物弗雷德里克森除《新公共行政》以外的另一部代表作。全书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行政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以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并确保政府治理的有效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共行政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公共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加以研读与思考。

《新公共行政》(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公共行政》是西方新公共行政学派的领军人物弗雷德里克森的一部代表作,作者在书中以西方新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和理论脉络为研究对象,系统而简要地梳理了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公共行政理论,全面地展现了西方行政学各思想流派发展的轨迹,对新公共行政的历史、起源、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理论价值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评述,强调公共行政应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在国内外首次对新公共行政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本书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高阶级

《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钥匙。如何认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刚性、制度韧性与制度包容性的有机统一?如何将党和政府组织及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核多元、协商共治的治理格局?如何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的高效能?如何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和各层面的工作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上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15位学者在《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一书中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和回答。本书从公共管理、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选取制度建设、行政体制、经济治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生态文明、治理工具等国家治理的多个重要切面进行剖析,提出了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中国社会治理》(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童星教授的《中国社会治理》一书是一部聚焦社会治理、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的精品力作,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重大问题。全书首先植根中国社会治理现实,提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四大重点领域:一是风险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紧迫,应急、减灾、维稳模式亟待创新升级;二是开放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融入需求强烈,户籍制度、单位制度亟待改革;三是多元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公平公正需求强烈,整齐划一的要求和利益倾斜的政策亟待更新;四是虚拟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表达和自我实现需求旺盛,网络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亟待创新。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三大目标,即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培育自治社会,并强调实现上述目标必然要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最后,本书剖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即做实决策风险评估,改革信访制度,优化治理结构。

《转型中的城市治理》(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宏山教授的《转型中的城市治理》一书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将“城市”界定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地,提出城市治理的基本使命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并保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全书聚焦于当前中国城市治理的热点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制度发展、模式解释、市县关系、跨界治理、跨部门协同、街道管理、社区服务供给、市政绩效评估等问题,试图澄清城市管理学界和实务界的一些认知误区。
该书梳理了城市治理的理论谱系,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的整合治理模式,它依托政府权威,通过资格认定、资源支持、精英吸纳、党群嵌入、项目合作等途径,对市场和社会主体进行跨界整合,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化解整合治理的潜在风险,需要发展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

《应急管理新论》(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完善,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及地方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和蔓延,都推动着应急管理学科加速发展。王宏伟博士的《应急管理新论》是在上述背景下推出的一部系统阐述新时代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著作。
一方面,本书介绍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涵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风险减缓、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等阶段和应急沟通、社会动员等环节;另一方面,本书聚焦新时代中国应急管理实践的新发展,尤其是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和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带来的新变化,充分凸显中国应急管理的特色和优势。本书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更加有力的综合协调、更加科学的风险防范、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来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理解治理:政策网络、治理、反思与问责》(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理解治理:政策网络、治理、反思与问责》一书系治理理论代表人物罗兹教授的代表作品。全书以网络、治理、反思、问责为核心议题,收录了罗兹教授在相关领域的多篇代表性论文,包括其治理理论奠基性论文《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统治》。在该论文中,作者归纳了“治理”一词的六种常见用法,并将其定义为“自组织的组织间网络”。
本书开篇即对英国政治的传统研究视角——议会政治模式或威斯敏斯特模式(Westminster model)发起挑战,提出了差异化政体(differentiated polity)研究视角,其核心思想是政策网络、核心行政部门、国家空心化和治理。接下来,对英国政治中的制度研究途径进行分析和评述,并将其应用于英国政府的中央、地方及与欧盟互动层面的研究中,探究政府(government)向治理(governance)转变的程度。最后,梳理了公共行政学在英国的发展历程,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学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重构公共行政叙事的六种研究途径:制度分析、人种志与网络文化、核心行政部门行为、治理结构、全球化、差异化政体中的代议制民主。

《政治、经济与福利》(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与福利》是一部在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科学界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由罗伯特•A.达尔和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两位知名政治学者合著。全书对那种用简单的意识形态思维去解决复杂的经济和国家治理问题的观点进行了系统批判,并提出,国家治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价格体系(price system)、科层制(hierarchy)、多头政治(polyarchy)、讨价还价(bargaining)等四种基本控制过程的良好协调。
该书英文版于1953年首次出版,书中提出的“多头政治”“渐进主义”等概念,被世界各国政治学、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经济学等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所引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经典(第七版·中国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由杰伊·M.沙夫里茨教授领衔主编的《公共行政学经典》一书是一部贯穿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历程的经典论著选集,堪称“由经典组成的经典”。自1978年初版以来,本书长销不衰,被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广泛采用,已成为公共行政领域的必读经典。
在公共行政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杰出的研究者为推动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公共行政学科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威尔逊、古德诺,到20世纪中期的西蒙、沃尔多,再到20世纪后半叶的弗雷德里克森、罗森布鲁姆,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不仅反映了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也代表了当时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本书对上述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精心选编,选录了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历程中39篇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典论著,分别涉及公共行政学科、公共行政的政治系络、官僚制、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预算过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分析、项目评估、公共服务伦理等10个主题。

《行政伦理学手册(第二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政伦理学手册》一书由美国著名行政伦理学家特里·L.库珀教授主编,由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查尔斯·J.福克斯、约翰·A.罗尔等数十位行政伦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联合撰著,是行政伦理学领域的鸿篇巨制和必读著作。全书从行政伦理学的学科发展、哲学视角、学科背景、外部控制、内部控制、美国社会的行政伦理、其他文化中的行政伦理等角度展开论述,百科全书式地呈现了行政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与当前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第九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一书是一部畅销全美近40年,并风行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管理经典教材,同时也是知名公共财政研究者米克塞尔教授的代表作品。本书从公共部门管理的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全书突出公共财政的管理导向,着重关注公共财政管理的具体运行与操作层面,并强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全书的研究框架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对我国传统财政学研究范式的重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政府绩效管理:创建政府改革的持续动力机制》(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府绩效管理:创建政府改革的持续动力机制》一书是美国知名绩效管理研究者莫伊尼汗教授的代表作品,也是近年来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一部精品力作,曾先后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公共与非营利组织最佳图书奖和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赫伯特·西蒙奖。本书聚焦于绩效管理中绩效信息的模糊性及不同公务人员使用绩效信息的差异性,提出了一个旨在解决政府绩效信息选择和使用难题的理论模型,即“交互式对话模型”。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