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归零——中国航天质量的核心方法》出版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归零——中国航天质量的核心方法》出版
2023-01-03 09:55:07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归零——中国航天质量的核心方法》(订购

李京苑 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2年12月出版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质量问题归零的国际标准ISO 18238,标志着在我国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的质量方法得到国际认可,这是我国首次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管理最佳实践推向国际,是我国向国际输出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重要成果。尽管航天质量问题归零的方法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但系统地介绍航天质量问题归零的概念、方法和实践的书籍不多,《归零——中国航天质量的核心方法》为国内首部填补空白之作。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系统全面地介绍航天质量问题归零提出的实践背景、文化背景、管理方法和工程实践,进一步促进归零工作的有效开展。

  这本书面向质量问题归零实践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0多年来在解决质量问题方面的认识与实践,探索了质量问题归零的思想、理念、标准、原则和方法,阐述了质量问题归零产生于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发展的大背景,产生于航天精神和“零缺陷”质量文化这个基础。“双五条”归零标准体现了中国航天“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双五条”归零原则体现了中国航天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过程、面向组织全要素管理的质量实践。质量问题归零是以成功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的质量工作方法,其实践推动了航天质量工作方法创新、体系创新、知识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理念,推进了基础性问题的系统解决,这些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实现持续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各类企业亦可根据这一理念,制定有效措施,实施系统管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的一年,祝福中国航天再创辉煌!一起试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新年重磅新作《归零——中国航天质量的核心方法》。

  为了解决导弹武器装备这样复杂系统的研制管理问题,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首任院长钱学森创立了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用于产品实现的跨学科方法,是一种有效组织和管理复杂工程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技术,其中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流程、分工和对质量问题的管理一直是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方法得到了系统的发展,逐步成为以问题为导向的质量与可靠性工作方法,以“归零”为名加以规范,并固化在中国航天的研制流程和工作体系中,是中国航天人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航天产品研制的基本实践活动。

  与其他工程管理活动的发展一样,质量问题归零也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本书试图在对这个过程的认识和总结中从五个维度来理解质量问题归零,说明其基本的规律,即质量问题归零的五项基本原理:

  第一,面向用户、产品、过程和体系;第二,应用结构化、流程化的方法;第三,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措施;第四,以科学的问题观和零缺陷文化为指导;第五,掌握问题发生规律,预防问题发生。

  本书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五个基本原理加以展开的,质量问题归零是航天质量管理最具特色的、自主创新的内容,基本代表了中国航天的质量管理,也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质量工作方法,其概念自确立以来,在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装备的系统复杂性、探索性和风险性,决定了从事航天事业必须严肃地对待质量问题,这是质量问题归零产生的根本原因。质量问题归零是中国航天的成功哲学,也是航天精神、航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中国航天的成功哲学、质量文化是质量归零得以有效应用的基础,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质量问题归零是中国航天创立的质量方法,是中国航天质量管理自主创新发展的一个标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航天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指导下的工作实践,是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扫码试阅读

  本书主编李京苑,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总质量师,出版过《基于失效模式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几何量常用测量方法》《统计过程控制与评价——CPK、SPC和PPM技术》等著作。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