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研究》(订购)
熊欣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中的译语话语权的研究,主要基于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从翻译的角度探讨各领域对外传播翻译活动中如何通过译语话语再现原语传播中的话语诉求,从而最大限度获取中国对外传播活动中的国际话语份额。因此,本书主要侧重于相关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译语话语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内容简介
对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研究,就是要从译语话语方式的角度研究如何更好地通过译者的参与,真实有效地在译语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译语话语权就是研究如何通过贴近译语受众的有效译语话语形式真实再现原语中的文化蕴含、话语主张及话语诉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对外传播活动中的国际话语份额,即国际话语权。因此,译语话语权的研究,即通过中国在对外传播翻译活动中的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译者主体等考量因子的研究,探讨如何创新对外话语体系,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话语权的获取,除了要不断提升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软硬实力外,还涉及话语传播者、话语内容、话语平台、话语对象、话语反馈、话语方式等各个因素的考量。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多角度、多领域地研究中国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从而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传播力和对外宣传的话语效度,形成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中国对外传播国际话语权获取的诸多要素中,译语话语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作者简介
熊欣(1973—),湖南常德人氏。博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翻译方向)。现为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还担任了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方合作导师、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论文质量评价专家、中国传译认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对外传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相关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南社会科学》《中国科技翻译》等报纸和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译审1部,参编词典2本。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来源:上海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