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苏州大学出版社《苏州山林图鉴》出版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苏州大学出版社《苏州山林图鉴》出版
2023-05-17 09:47:21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苏州山林图鉴》(订购

朱剑刚 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山林,在自然概念上是以山为基础的有山有林之地,相对于苏州的江南水乡大背景而言,它似乎是一个小众存在。在苏州8488.4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水域占42.5%,平原占54.8%,而山丘只占2.7%。然而,这点可以说是“零星”的山丘,奠定了苏州乃至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的自然环境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可以“包孕吴越”的太湖的状态,决定了太湖与苏州古城的关系,让苏州成为“有山有水”的地方。山林地带从荒野之地到被人们认识、开发,不仅诞生了闻名遐迩的特产和令人向往的风景,还让古城具有了“真山真水”园中城的环境。

  山林,在文化概念上常指“隐逸”之地,这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一种观念,反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中的一种潮流。从苏州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来看,山林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山林的环境决定了其在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中的特殊性和稳定性,山林成为自然与人文深度交融、历史与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带。仅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来看,直接分布于山林地带的,或间接地受到山林影响的,如以“城市山林”为追求的苏式园林等,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上,均可占到三分之一的份额。苏州山林以占苏州全域不到3%的面积,关联着十倍比例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不能不说是山林对苏州历史和文化有着重大影响的结果。

  日前,朱剑刚所著《苏州山林图鉴》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为其作序,评价道:“《苏州山林图鉴》基于大量的实例,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与拍摄记录的基础上,对苏州山林的整体格局,以及山林的自然属性、人文积淀、和谐发展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记录、研究和论述,为相关区域和专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综合的视角,同时又带领读者观察和思考自然、人文及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苏州山林图鉴》共分成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以苏州山林的空间分布为基础,兼顾山林的自然和人文属性,力求鲜明地记述苏州山林的古今要点;另外三个部分依次是“山林自然”“山林人文”“和谐发展”。这个结构既与姊妹篇《苏州水乡图鉴》(苏州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相呼应,也是有别于以往相关题材的地方志等著作之处。

  人与自然的相处,以及以自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技术和艺术等要素,都蕴含着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本书意在综合、系统地呈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诠释历史、现实和发展的统一。

  《苏州山林图鉴》以作者个人原创图片为主要特色。全书共收入361幅(组)各个时期拍摄的照片,绘有24幅示意图(引用的示意图标注出处),充分体现“图鉴”特色。本书还附有全书照片和图表索引,以及《苏州水乡图鉴》的图片索引,便于读者清晰浏览与查找。

  书中所用图稿是作者对苏州山林田野调查和考察记录的主体内容,也是作者辨析苏州山林现状与历史的依据,当然,也作为对作者观点的一种支撑。这些精美的图片既能反映苏州山林的自然和人文状态,形成一份可以留存的图像档案,也能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即视感,是读者了解苏州山林的最直观的“入口”。

  作者简介

朱剑刚

  1963年生,江苏常熟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苏州石湖智库秘书长,苏州市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地理教育及苏州区域文化地理研究。曾参与完成苏州城墙现状的调查与测绘,担任《苏州地理》主编及《苏州城墙》《苏州水城》副主编。在多年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完成了苏州水乡水系、苏州山林环境的摄影调查、古籍梳理,完成《苏州水乡图鉴》、论文《“太湖七十二峰”古今辨析》等相关成果。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