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英语视听说教程——走进北京》(订购)
主编:刘欣
副主编:姚玲玲 贾冬梅 赵海永
审校:林皓(Cormac Mooney)
安东尼(Tony Bannach)
马龙(Joshua J. Mattei-Lownes)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教材特色
第一,文化题材广,语言策略丰富实用。
教材以北京文化为话题中心,将话题分为8个主题单元,分别为历史、建筑、风俗、商业、饮食、艺术、环保、科技。具体内容涉及古都历史、胡同风貌、皇家园林、新派建筑、春节、庙会、前门大栅栏商业街、三里屯潮人街区、探访全聚德、制作糖葫芦、天桥民间艺术、798现代艺术区、中关村科学城、绿色北京、双奥之城等话题。话题兼顾传统和现代元素,有机衔接,全面概括了古老而新潮的北京具代表性的特点,同时在练习和扩充材料中涵盖了中国其他地域的文化,增强了话题延展度和通用性。听力训练及语言策略与话题高度相关且丰富实用。例如:在经济和商业街区的话题中,学生可以学到与购物和销售相关的语言策略;在饮食章节,学生可以掌握餐馆英语、食物制作等词汇及表达;在艺术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表达好恶、对比异同等。语言策略结合话题,又不囿于单一领域,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
第二,采用跨文化视角,融合课程思政。
教材中的对话人物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话关注文化差异和文化对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和处理文化冲突。练习设置兼顾中外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学会从多元文化的视角看待文化沟通,在多元文化视野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学会辩证地去理解文化。教材凸显北京文化,并囊括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三,提供高质量数字资源。
教材配有视频,由中教、外教实地拍摄,视频画面优美,教师语音清晰,易于模仿。视频中情景和素材的加入有助于学生对对话的理解。教材配套微课等数字资源,方便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也有助于虚拟课堂建设。
教材结构
教材共8个单元,每单元涉及1个话题,包括2课。每课由4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引入话题 (Starting Out),通过展示话题相关图片和短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输入相关背景知识。此部分还配有词汇库,整理了与话题相关的词汇供学生学习使用。
第二部分为听说训练(Watching and Speaking),包括与话题相关的两个对话,对话配有视频,可观看视频后完成相关填空及回答问题。对话中重要的语言策略和知识点单独在“常用表达”(Useful Expressions)中列出。
第三部分为拓展练习(Extended Activity),学生可根据学过的对话,使用相关语言策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
第四部分是文化角(Culture Corner),为相关主题的拓展阅读,并配有讨论题,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开展话题讨论。
读者对象
教材适用于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课程或视听说课程教学,也可用于大学英语高年级口语教学、研究生口语教学等。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