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生及高考录取工作逐渐展开
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陆续对外公布
传承千年的开化纸
上过太空的“超级涂层”
“5G钢”、荷包种子、当归相框、茶砖
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设计里
浓缩了无尽的创意与祝福
有星辰大海的浪漫
也有脚踏实地的朴素
近期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已陆续寄出
2023年的录取通知书
以“湖大红”为主基调
提取校牌、岳麓书院、大礼堂等地标元素
采用烫金工艺 多层次剪裁
雅致而庄重 独具古典韵味
折射着千年学府的文化底蕴
随录取通知书一道发出的
还有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校长段献忠
送给本科新生的第一份礼物
一本精美图书
书的扉页上赫然写道
“千年学府,百年名校”
在新同学入学之际“特赠予此书”
这本精挑细选的图书就是北大社的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随书还有《致2023级新同学的一封信》
信中详谈了赠书的缘由
人类自诞生以来
对浩渺星空的仰望
和对坚实大地的探索从未停歇
从第一次对地球的奥秘产生好奇
到逐梦苍穹的“神舟”问天、“嫦娥”揽月……
这些思考与探索
形成了人类认识地球的知识谱系和宏大图景
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的
科学故事和文明史故事
引领读者用动态的眼光观察世界
从而对人类自身以及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阅读这本书能让同学们了解
人类认识、探讨、质疑和完善环境的历程
思考科学的本质和思想
激发科学研究中的创造力
从岳麓书院走到今天的湖南大学,她拥有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她秉持“博学、睿思、勤勉、致知”的校园氛围。书籍承载着她对新同学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正随着录取通知书跨越山海 ,赶到你们身边。
人文地球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体
直到现在两者之间的交叉融合仍显不足
真正的综合性成果仍然乏善可陈
大学的各门科学知识
基本上是以学科的知识框架为基础
而不是以问题为导向
而现代的知识生产
已经对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
人们呼唤着新的知识生产模式
新的问题意识的出现
人文地球的发展过程
它的成长就是发现问题
分析与解决问题
促使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
重走一遍人类对地球的
认识、 探讨、质疑、完善的路程
不但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球
也有助于我们思考科学的本质和思想
在历史中理解现实
才能够真正触及事物的本质
当然,探索地球
我们不仅需要借助科技的进步
更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宽阔的历史视野
这本书不仅描绘了诗意动人的地球文明史诗
更使文理知识有了更高层面的对话
“人文地球”成为文科与理科交叉融合的新维度
这是一本不同专业的同学的必读书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荣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并出现在各大好书推荐榜单中。它以通俗流畅的文笔,条分缕析地讲述人文地球的演化历史,为我们厘清地理学学科体系及相关专业研究,展现了人文地球宏大的历史图景,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性。
这本书大体上按照三个时段展开
第一个时段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
始于古希腊罗马与春秋战国时期
止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
在如此巨大的时间跨度内
知识在缓慢地积累着
理论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
地球知识分别在
实地观察和哲学思辨两条主线的影响下推进
在这个时段的群英谱中
没有职业地学家的身影
人们或沉思于哲学
或迷恋于数学
或为军事目的远征
或为黄金贸易远航
或为批判宗教理论寻找证据
或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地球知识是实现他们目标的工具
但他们却在无意之间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第二个时段近300年
重点关注18—19世纪
这个时期进入了科学时代
人文地球迅速分化为多门独立的学科
并最终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人文地球有了理论内核、科学方法和学科边界
职业化时代来临了
有了科学家共同体
有了体制的保障
有了人才培养的可能
当然硬币总是两面的
职业化在保障科学理性的同时
也限制了自由和感性的认知
科学的狂热不见了
代之以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第三个时段只有短短的100多年
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20世纪至21世纪初期
也是人文地球发展最快的时段
新的技术手段迅速扩大着人们的视野
改变了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
在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
科学理论体系的进步和新学科产生的同时
重大环境问题摆在了人类的面前
面对突发的、重大的自然灾害
各门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交叉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学科开始走向交叉与融合
跟随《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的步伐
我们将踏上人类认识地球的漫漫旅程
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
在三千年的漫长岁月中
在人文地球的巨大舞台上
群星闪耀,高潮迭起
人类一次次对于真理的探求
一次次前赴后继的探险与征服
造就了众多划时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篇章
湖南大学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引领我们用动态的眼光观察世界
从而对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也激励着后来者继续书写地球文明的恢宏史诗
麓山巍巍 楚材蔚起
岳麓书院 弦歌不绝
这本书承载着湖大新生故事的开始
也寄托着湖大对他们的无限期许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