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以来,若干个世界性大国在近代人类历史舞台上兴衰更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国兴衰史”作为高校人文类通识课程,力图对大国兴衰的客观规律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把握历史的启示,客观、理智、冷静地看待史实和当下,从而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兴邦强国的独特道路。
《“大国兴衰史”教学案例集》(订购)
朱晶 主编
燕山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国兴衰史”教学案例集》收集整理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八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和(相对)衰落的相关案例,每个案例分为案例呈现、思考讨论、案例分析、延伸阅读和教学建议五个部分。本书虽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用书,但也可作为世界史方面的参考书,亦可供有兴趣的读者研读。
《“大国兴衰史”教学案例集》序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的长河劈开山谷蜿蜒而来,带着人间的哀乐与逝去的悲欢,在百转千回的旋涡里激荡起朵朵浪花,时时触碰着今人心底最脆弱的那一根琴弦。今天的我们,能从中撷取一朵辨识它的光泽吗?又能将它合适地融入今人的生活吗?
来去匆匆数年耳,湖山一角已沧桑。为了让一所以理工科为主体的高校的莘莘学子能够穿透岁月的光影,摩挲历史之树结下的累累果实,从光阴的故事中感受历史人文的魅力,课程组从2014年2月里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出发,开设了“大国兴衰史”这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核心通识课程,至今已近十年矣。这十年中,历史讲述者静静地见证着历史,历史的聆听者默默地创造着历史。那一幕幕历史活剧及其中蕴含的机理逻辑,在每个白天或晚上的课堂上徐徐展开,铺陈在那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庞面前,散发着历久弥珍的气息,重塑着听众对过往岁月的认知。回望过去,让人心生感慨的不是那些投鞭断流、指点江山的王侯将相,让人铭心刻骨的或也不是那些曾经一度辉煌无比的盛世。世界霸权的兴衰更替,有时不过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主角更迭。正如20个世纪90年代大火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演唱的:“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历史上再辉煌的宏图伟业也终有落幕的一天,截断沧海、倒转乾坤的精英强人也终有谢幕的一日,他们虽然也多多少少会在历史的画卷里雕刻下自己的印迹,但惟有对历史的底层逻辑与社会演进的规律探寻,才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要素。如常人所言,历史是由许多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要素所熔铸而成的。在大革命的狂飙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法王路易十六,是否能预料到波旁王朝的复辟以及19世纪法国政体的多次摇摆?掘尽王室财富支撑哥伦布远航的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在船队归来之前,是否怀疑过自己的抉择?一生孜孜寻求实现俄罗斯“千年帝国梦”的彼得大帝,能否预见到自己后世子民在今日的困局?但是,在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纠葛形成的历史之网中,终究还是有人类逐步迈向现代文明的潜在脉络。
我们的“大国兴衰史”课程教学,既是为当代大学生梳理历史知识,勾勒历史线索,提炼历史经验教训,同时也是一种正向价值观的熔铸与陶冶过程。例如,在网络舆论中常常引起热议的“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的话题,自来本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并非决然相反的对峙峭壁,也不是永不相见的参商两曜。在地缘政治博弈与大国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庇护,哪有后者的安全?当然,没有后者的实现,前者也失去了任何存在的意义。这些话题的意义与内涵,就需要课程组在课堂讲授当中解析明白,也需要教师促进学生通过课下延伸阅读去获得更好的理解与认知。为了丰富课程教学体系,提升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成效,本课程组组织精干师资力量通力合作编撰了这部《教学案例集》,精心遴选、编辑与整合了若干精要的案例,并附录了可以进一步帮助拓宽眼界的阅读资料书目,希望能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希望在公开出版之后能为国内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微帮助与支撑。当然,因编者自身的见闻、眼界与能力毕竟有限,案例集中难免会有不少的纰漏与不足之处,既需请识者谅之,也希望本书发行之后能得到方家的不吝指正与批评!
是为序。
刘宗灵
2023年2月22日于蓉城清水河畔知秋斋
作者简介
朱晶,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古典与考古学院访问学者,电子科技大学特聘副教授,“大国兴衰史”核心课程骨干教师。
来源:燕山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