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听语言》(订购)
张阿利 薛凌 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背景介绍
西北大学是国内开展电影高等教育最早的综合大学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唯一拥有从本科、硕士点、一级博士点到博士后工作站戏剧与影视专业和学科培养层次全覆盖的高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设了电影课程,这些课程经过多年打磨现已成为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品牌课程之一。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张阿利教授及其教学团队多年来先后承担了“中国西部电影文化和产业化研究”“中国西部电影可持续发展研究”“陕西电影发展史”“香港左派电影批评史研究”“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电影西部空间审美共同体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并主持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文社科项目和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
内容介绍
《视听语言》由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资助,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视听语言》系统地阐述了电影和电视制作的核心元素,深入探讨了电影和电视如何通过“视听语言”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揭示了“视听语言”在电影和电视中的重要性,并讲解了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元素来达到最佳的叙事效果。对于那些希望了解电影和电视制作技巧的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也是一本实践指南。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电影画面;第二章电影声音;第三章蒙太奇;第四章电影剧作;第五章电影导演;第六章电影表演;第七章电影摄影;第八章电影剪辑。附录增加一章视听分析案例,通过研读经典影片对以上八章的专业内容做出实战演练,以期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本书群策群力、兼容并包,分别由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咸阳师范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等高校教师联袂完成。
图书特色
《视听语言》在体例编排和撰写方式上都有其匠心独运之处。首先,《视听语言》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材模式,以线上课程为推手,线下课程与线下教材同步学习,突破了纸质书籍的局限,实现了“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同时,《视听语言》采用当代图书出版的全新技术:内部设置微信扫码-视听有声书,模拟了机器人小睿与读者的“你问我答”互动程序,便于读者随机线上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提高了读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读者的学习兴趣,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影的每一次革命性创新都与技术息息相关,《视听语言》智能小“AI”的创造与电影的技术属性遥相呼应,与时代同频。

《视听语言》机器人小睿介绍页
其次,《视听语言》在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了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过渡。作者以扎实的理论功底、视听艺术的现实观照、优美流畅的语言照顾到各个层次的读者,引领读者一步一步走上电影学习的进阶之路。
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电影艺术目前已成为高校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重要手段。一本有益于社会的电影艺术教材,在艺术上、美学上、思想上相得益彰,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对培育高校高素质人才大有裨益。法国著名导演戈达尔说过一句名言:“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这个真理是由银幕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来逐格实现的,《视听语言》以见微知著的精耕细作凸显了电影艺术之美的缘由,也因其对艺术之本体美的探寻表明了电影与美的和谐关系,进而说明电影艺术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视听语言》一书告诉读者,电影和电视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需要熟练的技巧和深厚的艺术素养。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影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教材或电影史、名片欣赏、大师研究等专业课的配套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大电影爱好者、相关领域学生及工作者参考。
主编简介
张阿利 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文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西部影视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陕西省电影评论与理论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电影研究”首席专家。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院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影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评论委员会主任等。陕西省决咨委委员,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广电总局人文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1项等。
薛凌 西北大学电影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成员、陕西省电影评论与理论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电影研究”成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西安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副会长、公众号《蹑影追飞》创办人。
来源:西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