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文写作》
杜菁锋 主编
978-7-303-27986-9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本教材以3大模块、9个项目、43个任务,搭建起不同文体应用的现实场景,按照“由浅入深,从简至繁”的思路,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生涯规划,对应用文体进行科学分类,通过“教学做用一体化”设计,以任务为驱动,以案例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理论的指引、思想的浸润、实践的锻炼中建构写作知识体系,提高写作水平。
每一个工作任务,由“目标—任务—学习—巩固—评价—拓展”六步形成高效学习闭环。由源于现实的【任务情境】导入,结合高职学生现实需求给出若干提示,点燃自主思考的引线;【案例解读】部分以典型案例和简要解读为学生提供可资模仿的范本,进而以【关键知识】点作为实践指引,以【错案举隅】让学生避踩雷区;【训练营地】则提供丰富的任务情境供师生自主选择;【实施与检查】环节为师生提供科学的评判体系,可用于自评或教师评价;【拓展知识】环节,多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作者介绍
杜菁锋,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中国高教学会个人会员,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指委委员。阳江市检察院、阳江市气象局特约培训师,负责公文写作、行政礼仪等培训。主编《大学实用语文》《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现代应用写作》等教材。
本书特色
教材编写坚持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为原则,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编排科学规范、梯度明晰、形式新颖、图、文、表并茂,生动活泼,本教材有以下四个特色与创新:
第一,价值引领、系统设计,专业性与人文性融合,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本教材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宪法法治、道德修养等方面筛选思政元素,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在“任务情境”“案例解读”“关键知识”“拓展知识”等版块深度挖掘育人元素,内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五观”。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法律意识、保密意识、礼仪意识,以及求真务实、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品格。
第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科学性与实用性并举,独特体例规范有效。
内容选择上,选取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经济往来中常用的文种,选取源于生活的生动案例。体例编排上,在一个项目下设置若干个典型任务,每项任务均设置具体的情境。为了方便教学,任务实施前安排了“任务提示”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指引。在典型案例旁辅以“解读”形象直观地展示文种的结构和写法。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介绍“关键知识”,为学生完成任务奠定知识根基。“错案举隅”则以应用写作种常见的病例警示学生,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每个任务后设置任务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维一体,实时动态考核所学知识点。
第三,岗课赛证、融媒赋能,活页式与数字化融通,立体化教材服务职教数字化转型。
本教材着眼于岗、课、赛、证有机融合,力求做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群需求、技能竞赛、证书考试有效衔接,实现协同育人。教材采用活页式形态呈现,方便师生根据院校特色、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任务评价单页排版,方便与关键知识、案例解析进行对比对照,助力教学实施。以植入二维码形式,开发微课视频、动画等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数字化资源,打造融媒体、立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助力自主学习。
第四,与时俱进、内容创新,传统与创新兼容并蓄,新颖范例立足应用。
本教材与时俱进,除了呈现传统的便条、请假条、欢迎词、倡议书等常见应用文之外,还呈现了网络文书、电子文书、商务文书等较新颖的应用文形式。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