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推出《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学术专栏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推出《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
2024-04-19 09:36:30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订购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本书由全可视脊柱内镜领域多位知名专家编写,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向读者展示了全可视内镜技术治疗常见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诊疗思路、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操作和步骤。

  阅读本书,会使您快速掌握全脊柱内镜手术的各种常用技巧!

  外科化脊柱内镜手术理念的传递

  脊柱内镜技术理念与传统的脊柱外科神经减压理念有很大不同。书中首先介绍了外科化的脊柱内镜技术的基本理念,通过对内镜技术发展的介绍,颈、胸、腰椎疾病外科化内镜治疗原则的讲解,让脊柱外科医生了解内镜技术→不“抗拒”内镜手术→最终接受内镜技术。

  扎实的理论基础

  牢固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是开展新技术的前提。书中详细介绍了外科化脊柱内镜手术的理念、脊柱的应用解剖、影像学参数、常用评估量表及各类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自然病史,使本书成为一本脊柱内镜医生的工具书。

  大量的医学病例、医学手绘插图及术中内镜下影像

  书中凝结了多位编者丰富的临床经验精华,通过真实手术病例、医学手绘插图以及大量脊柱内镜下的手术图片,为读者展现编者的诊疗思路、手术技巧,将脊柱内镜的诊疗精华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精彩的手术视频

  书中汇集了脊柱内镜各类型手术视频,包括:腰椎侧入路、腰椎后入路、胸椎侧入路、胸椎后入路、颈椎内镜技术以及腰椎镜下融合技术等经典手术方式。所附视频均为编者实际工作中手术视频的精华,如关键技术和经典病例,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全脊柱内镜手术技巧。

编者名单

前  言

  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是一个有争议的命名方式。它实际上是一部分中国脊柱内镜医生在长期的实践中,为追求提升减压效率和扩大适应证范围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理念和工具组合,是中国脊柱内镜医生吸收学习欧美韩的脊柱内镜手术系统和理念,结合国内需求和医生习惯而发展出的一套新的手术理念和系统。

  以笔者为例,大概在2014年开始接触脊柱内镜手术,开始采用的是逐级环锯和逐级骨钻系统,并在大量的实践中形成了引以为傲的“手感”,比如“骨破黄不破,钻在骨中行”,等等。然而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比如侧隐窝成形不够如何进行有效的二次成形,比如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能否进行充分的减压,比如对透视下颈椎和胸椎骨成形安全性的担忧,等等。“在目光的监视下,看到致压的骨和黄韧带一块一块地解除压迫,并保证硬膜神经肉眼可见的安全”是彼时的愿望。实际上欧美和韩国医生的解决思路是大量使用镜下磨钻,在国内因为费用的问题,直到现在,镜下磨钻也没有真正大量应用。大概在2016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可视化内镜”和“可视环锯”的理念和产品,是一根加长的6.3mm外径镜头,镜头外是7.5mm的环锯,再往外是一个保护外套管,在保护外套管内,可以在内镜监视下看到骨块随环锯转动,这样就把过去靠手感和X线透视确定的环锯突破关节突,变成了可以“看见的”状态。在接触的最初一年内,我们团队对这个新鲜名词是比较排斥的,依靠经验发展而来的手感已经可以保证在40分钟左右完成一台侧入路和后入路的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于重度腰椎管狭窄和胸椎病变直接行开放手术就好了。

  那再看看现在,各种改型的“外套管-镜外可视环锯”系统已成为国内各大脊柱内镜品牌的主打工具,甚至连10mm大通道内镜都有了镜外可视环锯。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的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内镜辅助下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颈后路内镜手术、胸椎后路内镜手术成为很多大型脊柱微创中心的常规术式,这在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我们在看到基于镜外环锯强大的减压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曲线和手术并发症问题,无论是传统的透视下逐级环锯/骨钻系统,还是可视化脊柱内镜系统,其学习曲线都比较“陡峭”。“陡峭”的意思是虽然脊柱内镜手术难度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整体属于中等,但是早期爬坡比较困难,传统开放手术的经验对脊柱内镜手术帮助有限。

  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支持下,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我们组织了国内在可视化脊柱内镜手术研发和实践中比较活跃的中青年医生,针对目前主流的可视化脊柱内镜手术技术,编写成此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也吸纳了部分“他山之石”,如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镜下磨钻技术等充实本书,同时也把脊柱内镜应用解剖、脊柱疾病自然病史、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脊柱疾病常用量表等纳入进来,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脊柱内镜医生的案头书。

祝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