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理学案例教程》(订购)
郑智航 主编
宋保振 马得华 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4年3月出版
推荐语
一线作者
参与本书编写者是中国“青壮派”法理学者,奋战在教学一线,更了解学生读者的需要。
典型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为经典、热点案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将枯燥抽象的法理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论证透彻
训练学生的思考方式、问题意识、研究模式、表达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内容简介
本教程将从新时代对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出发,整合山东大学法学院和其他知名法学院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相关力量,在遵循案例教学和法律硕士人才成长规律前提下,探索建立面向法律硕士的法理学案例教程。
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尤其是部门法教育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功能是辅助掌握法律知识点,并进行法律推理的实际操作训练,为法科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模式不适于进行理论训练,而且也不经常用于法理学的教学中。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因为它没有注意到另一种类型的案例即法理型案例存在的意义。案例有三种类型,本书分别总结为法源型案例、辅助型案例和法理型案例,不同的案例对应着不同的案例教学法。英美法系的先例以及我国的一部分指导性案例是法源型案例,德国鉴定式教学法所用的案例属于辅助型案例(教义学的辅助性手段)。前两种案例当然有意义,但还需要法理型案例的补充。相应地,这一案例类型对应着一种新型的案例教学法,它在性质上不同于前两种,但构成了对它们的有益补充。
具体来讲,本书按照法律的本体论、价值论、运行论、方法论四编来设计教材的整体框架,然后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理论分析,揭示学术观点之间的交锋,总结理论困境,提出解决思路。本教程的大致框架如下:第一编 法律本体论,论述法律的概念、法律的要素、法律的渊源、法律的体系、法律的内容。第二编 法律的价值论,论述法律与秩序、法律与自由、法律与正义、法律与效率;第三编 法律的运行论,论述立法原理、执法原理、司法原理、法制监督;第四编 法律的方法论,论述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证论。
作者介绍
郑智航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副主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大数据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权研究》执行主编,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研究方向:法理学、法社会学、司法学、人权法学、网络法学。
宋保振 法学博士,法政治学博士后,代表性成果:专著《走出法律解释的泥淖:法律解释规则及其运用》,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执行主编:《法律修辞研究》(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金融协同机制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主持人;《新兴学科视野中的法律逻辑及其拓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参与人;《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中的运用方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人。
马得华 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权利理论。参与科研课题:山东省社科联 “社会科学与你同行” 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国家人权保障机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与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主义研究所课题。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