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的门道——探秘认知负荷理论》(订购)
[澳大利亚] 奥利弗·洛维尔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4年5月出版
编辑推荐
·可读性强——将认知负荷理论从学术研究高阁引入一线课堂实践,以丰富的案例诠释理论。
·实用性强——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提供多条实用策略,帮助读者科学管理认知负荷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认知负荷理论创始人约翰·斯维勒指导下撰写而成的,内容注重专业性和科学性,主题聚焦,以问题为导向,案例贴近教师日常学习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特别适合广大一线教师阅读。
全书分三个部分介绍了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应用。第一部分以结构化的形式解读了什么是认知负荷理论及其五个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优化内部负荷”和第三部分“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则重点提供了在课堂上应用这一理论的实用建议。全书从教师的视角来讨论认知负荷理论,篇幅简短精干,但设计巧妙,既有原理介绍,又有案例拓展,通过大量的案例对理论进行说明,并在案例后提炼出关键观点,便于读者理解及记忆。
序 言
约翰·斯维勒
(John Sweller)
一个教学理论要想发挥作用,有许多先决条件。其中,有两个先决条件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理论本身需要以关于人的认知的知识为指导——人是如何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第二,理论建议的有效性必须是可检验的,并且实际上已经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取得了证据确凿的有益结果。认知负荷理论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它建立在被普遍认可的对人类认知结构假设的基础上,尤其是建立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基础上。这种认知结构被用来建构新的教学流程,然后通过与更传统的流程相比较来测试其相对的教学效果。如果一个新的认知负荷理论教学流程比目前的传统教学流程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则我们会发现一个新的认知负荷效应,从而建构一种基于人类认知知识和严格的有效性测试的新的教学流程。
一些研究文献介绍了全球许多研究人员使用的多种教学流程,所有这些流程都可供教育工作者使用。但有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些研究文献主要是为有相应专业能力的研究人员撰写的,而不是为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研究方面的培训,也没有时间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学习研究文献的教育工作者撰写的。这本书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了身为高中教师的奥利弗·洛维尔。他请求采访我,以便在他的博客上发表文章。我收到的此类请求远远超出我可接受的采访数量,但他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他对认知负荷理论的相关文献相当熟悉。所以,我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并爽快地答应为他后来打算写的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书提供反馈。洛维尔写的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书就是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本,它是为实践者准备的、区别于研究文献的书。
洛维尔不仅熟悉认知负荷理论,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善于将复杂的概念转换成容易理解的叙述。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同时,我也向所有希望了解认知负荷理论的教育工作者强烈推荐这本书。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