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把握先机 启迪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口腔医学导论》对“医学导论”类教材编写的启示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把握先机 启迪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口腔医学导论》对“医学导论”类教材编写的启示
冯智勇 冯海兰 许立
2005-07-15 17:09:13  来源: 
 
 目前,我国不少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诸如“临床医学导论”、“中西医结合导论”、“口腔医学导论”等“医学导论”课程。但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目前“医学导论”的配套教材较少,其编写思路及指导思想也尚在探索阶段。

 由冯海兰、王嘉德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教材,是“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口腔医学教改项目的成果之一,是经过三年的教改实践,由几十位亲自授课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同编写的一本“医学导论”教材。这部教材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编写上有很多独到之处,对其他“医学导论”课程教材的建设和编写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巩固专业思想。由于“医学导论”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因此激发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是“医学导论”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医学导论”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对医学的全面介绍将学生引入医学殿堂,使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使命。另一方面,对临床基础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临床实践的巨大差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开设“口腔医学导论”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口腔医学院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口腔医学的一引起基本概念,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从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因此,在这部《口腔医学导论》教材中,作者通过对口腔医学从早期的拔牙术到今天成为一门集医学、理工、技术和美学于一体的学科的阐述,向学生展示了它的博大精深,彻底去除了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口腔医学不过是拔牙”等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口腔学专业的兴趣。

 加强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理念。目前,各高等医学院校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但普遍还存在着人文课程较少、人文课程与医学课程脱钩的现象。“医学导论”教材应该结合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注重人文理念的传输,实现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容上的实质性交叉融合。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解释生命现象和认识疾病的发病机理,培养多思维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这部《口腔医学导论》教材十分注重人文理念的传输。如在“孙思邈对医学的贡献”一节中着重讲述了孙思邈的医德思想,指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要条件;在“口腔预防医学”一章中,不但教给学生诸如如何正确刷牙等口腔保健知识,而且详细介绍了全国爱牙日活动的实施情况及宣传教育提纲,使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一进大学校门就知晓应该承担起口腔健康教育的责任。

 体现学科交叉思想,拓宽学生知识面。“医学导论”教材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尽快完成由一名中学生向医学生的转变;另一方面要扭转过去那种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割裂的现象,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使医学生对医学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对医学的内在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这套《口腔医学导论》在介绍口腔医学各分支学科的同时,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了该分支学科与自然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有关学科以及口腔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要学好口腔医学,所必须具备的相关学科知识。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口腔医学导论》教材对许多具体的疾病只是简单介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后的学习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在对口腔医学的每一分支学科介绍时,都用相当的篇幅讲述本分支学科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方向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以激发学生去追求新知识、探索新问题。这样的编写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医学导论”只是一门“入门”课程,而不是专科内容的专业学习,其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编写时一定要“留有余地”。这样不但可以精简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有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拓展和深入学习的能力。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网站2005年5月26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