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订购)
刘伟华、李波、彭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该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8ZDA060)的中间成果,借助于天津大学在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研究特色、相关经验和长期积累,从基础概念、技术与设备、运作创新、应用案例四篇,系统性介绍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的管理内容。
伴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了物流与供应链产业的全新变革。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开展11大建设工程,其中包括智慧物流,并明确构建智慧供应链体系发展目标。全国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2022年1月14日围绕“加快智慧物流发展”协商议政,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强调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我国由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当前,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正在成为行业共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以“数字驱动”和“协同共享”为根本,以可视化、可感知、可调节为特征,以“价值提升”为中心,通过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和网络化转型,重塑产业分工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新生态的构建。
作者简介
刘伟华,天津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系主任、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物流教指委委员兼青年工作组组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智能工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近年来,先后在管理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如POM、EJOR、IJOPM等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100余篇,出版《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教材专著12部。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与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2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先后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运输与物流杰出专家40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创新人物奖和杰出青年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等多个SCI/SSCI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和特邀编辑职务。
李波,天津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21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大学首届英才教授。近五年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规划》等7部专著与教材。
彭岩,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教学、科研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主持和参与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教材特色
一、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的主要特征
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 18354-2021),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相关信息技术,通过全面感知、识别、跟踪物流作业状态,实现实时应对、智能优化决策的物流服务系统。智慧供应链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依托,以增强客户价值为导向,通过协同、共享、创新的运作模式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管理是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思想及方法,实现了传统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属于先进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综合应用,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个创新发展。
在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表现出与传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显著不同的技术特征、组织特征和创新特征。从技术特征来看,数据驱动、互联互通、高度可视、智能操作与实时控制是典型的五大特性;从组织特征来看,深度协同和去中心化将促使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现更大范围的全面协作;从创新特征来看,基于价值提升的创新理念,将驱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现自主决策、学习提升,围绕场景和模式开展深度创新,从而颠覆了传统的创新管理方式。实现这三个特征显著变化的,正是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全新系统架构,它包括智慧化平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作业三个层面进行体现。智慧化平台是“大脑”,负责开放整合、共享协同,解决诸如大数据网络布局、人工智能决策、供应链深度协同等宏观问题,并通过综合市场关系、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因素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数字化运营是不同的“神经中枢”、负责串联调度,依托云化的信息系统和智能算法,连接、调度各参与方进行分工协作。智能化作业是“四肢”,负责具体的作业执行,依托互联互通、自主控制的智能设施设备,是连接生产和供应的重要环节。
二、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
正是由于上述特性的存在,使得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驱动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全新运作模式。在我国农业、制造业、零售业、走出去的跨国企业都有显著的应用。
在智慧物流与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开展创新与应用。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的目标是利用智慧技术与供应链手段,加速产业融合、深化社会分工和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物流与供应链的安全高效与稳定运行。这种创新,不仅有助于推进物流与供应链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也可以驱动物流与供应链作业由被动服务型向价值创造性转型,同时可以反向指导上游生产制造,为下游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机制以及绿色产业体系的建立。在创新与应用中,要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供应链制度创新进行实现。伴随着产业应用的不断深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兴模式也相继出现,例如,平台化管理模式、生态圈管理模式、数智化管理模式、透明化管理模式陆续出现,驱动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典型案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案例和跨案例的分析更能给实践应用带来更多启发。为增强书稿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稿还重点介绍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典型案例应用。一方面,从技术出发,围绕智能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相关场景,对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无人机/无人车在物流配送环节的应用、无车承运平台在智慧物流运输环节的应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在物流仓储环节的应用和智能技术在供应链协同环节的应用。从综合管理视角出发,介绍了京东物流、菜鸟网络、国家电网、联想集团、浙商中拓、中移物流等国内典型企业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案例,并对多案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分析了不同企业构建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的不同结构、不同特点以及主要创新点,为企业实施智慧物理与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本教材的三大特色
1、创新性:本教材编写团队先后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研究”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智慧物流管理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等系列科研课题,因此,教材吸收了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确保了教材的知识体系创新性和鲜明的时代感。
2、系统性:本教材注重实用性,教材编写按照基础概念、技术与设备、运作创新、应用案例的框架结构来展开,系统地介绍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的管理内容,使得相关课程教学有浅入深、知识体系更加全面。
3、可读性:本教材编写时,按照学习目的、正文内容、本章小结、关键概念、思考题、补充阅读材料等方式展开,在书稿撰写中,还围绕知识点穿插了大量的案例,确保书稿知识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同时,教材还配套了相关的PPT,可便于相关教师授课使用。本书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也可作为《智慧物流》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帮助。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