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东华大学出版社推荐2025世界读书日图书 - 2025世界读书日主题图书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2025世界读书日主题图书专栏
东华大学出版社推荐2025世界读书日图书
2025-04-01 09:34:12  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推荐2025世界读书日图书10种,分别为:《海派时尚文化研究》《极简服装史》《孔府旧藏服饰研究——明代衍圣公卷》《时尚觉醒:中国服装业黄金十年三十问》《蜀绣文化和技艺》《丝绸之路织染绣服饰研究(新疆段卷)》《中国博物馆藏民族服饰文物研究·苗族卷》《中国化妆史》《中国戏曲服饰纹样元素码设计研究》《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以飨读者。

01

《海派时尚文化研究》(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海派文化与海派时尚的关系研究,明辨两者互为因果的原理,解决文化之于时尚源动力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梳理了海派时尚的体系、形态、产业等构成要件,梳理出文化与时尚在经济、社会、艺术、团体、素养、事件、产业、商业、生态等方面的形式逻辑、对应关系和内在关联,着重文化的精神层面和审美范畴基于时尚意义上的理解。以国际五大时尚之都为鉴,深入研究植入海派文化基因的海派时尚所应该具有的诸多表象特征和独有气质,以及融入立足于当代意义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大时尚”概念。以“人身时尚”为海派时尚研究主线,勾画出既立足于当下的“经典海派”,又放眼于未来的“新锐海派”的海派时尚地图。在当前社会以时尚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情势下,本项目将海派时尚置身于海派文化同等重要的视域中,研究形成和扩大内需消费市场的时尚风向标,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现实性,可以为助力上海“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刘晓刚,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上海市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国际服装服饰中心专家委员、上海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曾获全国十佳设计师,担任世博会服装总策划等。研究方向为时尚流行趋势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服装设计快速反应数字化研究、品牌服装产业创新研究、服装设计系统理论研究,著有《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奢侈品学》《品牌服装设计》等多部著作。

推荐文字

  海派文化是每一个上海人引以为荣的地域文明标识,也是上海之所以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之本,更是一个具有丰厚历史积淀并且仍在不断新生的文化宝库。本书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可以助力时尚产业发展,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需求,也是产业发展的需求,更能为上海加速建成时尚之都和文化之都添砖加瓦。

02

《极简服装史》(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中国和外国(欧美为主)两部分,以历史为线索,讲述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服装概况及其特色。全书抽取各个年代的知识点,以点带面,展开评述,文字叙述通俗,图文并茂。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初步了解中西服装的起源、发展过程。对于服饰时尚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快速了解中西服装发展史的高效读本。

作者简介

  黄士龙,服装美学史专家,主要著作有在《中西服饰史》《中国服饰史略》《服装文化概论》《中国服装大典》(服装美学分卷主编)等。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服装时报•时尚长三角》主编,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艺术系副主任。

推荐文字

  服装是一个民族或文化群体传统和习俗的一部分,是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通过研究服装史,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历史与发展。没有冗长的陈述、复杂的概念,《极简服装史》以清爽、便携的姿态向大家呈现一份“极简”的服装史学篇章。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讲述了古今中外服装的演变和发展,让你从不同角度领略服饰文化的魅力。
无论从服装的历史、文化、设计还是工艺角度来看,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场精彩绝伦的服装之旅。

03

《孔府旧藏服饰研究——明代衍圣公卷》(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推荐文字

  服饰史不仅仅是一部物质史,衣着装扮表象上是物质文化,同时它又充分体现出当时社会的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等精神文化。明代在立朝之初就将尊孔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明代服饰是华夏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以“仁”为归依的儒家美学的重要体现,衍圣公服饰堪称其中的典型。本书从章节排列上很有特色,从分析明代服饰的保存和研究现状出发,以阐述明代服饰制度的演变、明代历任衍圣公及其社会关系为铺垫,依据明代官员服饰的不同礼仪用场,将明代衍圣公服饰分门别类,进行多重视野下的综合分析,力求真实展现其时其境其人的真实服饰历史面貌,是对于明代服饰历史研究的补白和丰富。这也是该著作值得期待的又一原因。

作者简介

  徐冉,孔子博物馆孔府旧藏服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明古代服饰研究专长。先后在《故宫博物院院刊》(C刊)、《艺术设计研究》(C刊)、《文物天地》等刊物发表《赭红缎缀绣鸾凤圆补女袍考》《明代忠静服制与忠静冠服社会流变研究》等服饰研究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明代以来曲阜孔庙祭祀冠服研究》及省级课题多项。先后策划“齐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饰展”“清代衍圣公服饰展”“孔府旧藏民国服饰展”等服饰专题展览多项。

04

《时尚觉醒:中国服装业黄金十年三十问》(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推荐文字

  本书是对中国服装产业雄起的岁月总结与思考,行业实践是本书的基本特质。全书图文并茂,结合具体实践活动等,回顾我国服装产业崛起的光荣岁月。其中,“黄金十年”指的是1985/1995的“七五”和“八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这对于研究当代服装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致力于探索并解答服装的概念与内涵、时尚的本质与特色、产业路线的发展与变革等。本书内容涉及服装技术文化等,对工业、制造业、文旅产业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作者简介

  谭安,昵称“老学生”,中国服服研究设计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服装杂志社社长和服装科技杂志社社长副编审,服装时报社副社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纺织服装业商会副会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主要策划人、一至五届组委会主任、国家863服装CIMS课题组组长、国家科技进步奖纺织业组评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服装设计大赛国际评审团评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智库,全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智库和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智库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获“中国服装设计终身成就奖”、荣誉勋章、服装行业成功人士勋章。

05

 

《蜀绣文化和技艺》(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推荐文字

  本书通过中英文对照方式简述了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历史,阐述了蜀绣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历程,分析了蜀绣传统工艺、材料、产品类别等,图文并茂地解析了蜀绣针法技艺,通过蜀绣典型案例解析了蜀绣绣法技艺,介绍了部分蜀绣大师及作品,简要介绍了蜀绣作品鉴赏方法。

作者简介

  朱利荣,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二级教授(2020-2026),现任学校蜀绣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获第六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2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3年主持“蜀绣文化与技艺传承创新教师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3年主持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获四川省紧缺领域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项目负责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首届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中华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四川省教科文卫系统五一巾帼工作室。2018年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担任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经信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与质量监管厅等20多个政府组织的纺织服装、非遗文化、传统技艺类专家,蜀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等。主持“基于学校专业特色的蜀绣非遗传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文化旅游部、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群(蜀绣)研修研习培训项目,主持省教育厅创新行动计划袁伟蜀绣大师工作室建设;创建刺绣(蜀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建立纺专蜀绣基地、绣坊,建立学校“绣艺苑”学研馆,研发蜀绣新产品;近几年编著出版《蜀绣》《当代蜀锦蜀绣技艺》《羌绣手绣制作工》《四川彝绣图集》等6本书籍教材;主编及参编《蜀绣技能标准》《羌绣职业技能标准》、蜀绣、彝绣省级技术标准等4项,承担省市各类科研及专项建设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06

《丝绸之路织染绣服饰研究(新疆段卷)》(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推荐文字

  新疆是丝绸之路上出土纺织品最为丰富集中的地方,本书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丝绸之路新疆段发现的丝织品,按汉晋、魏唐以及五代宋元三个时期分墓葬介绍重要的丝绸考古发现,较为完整地汇总出新疆出土的丝织品;梳理出土文书所见丝绸史料,对其中部分丝织品名称和文物对照进行名物考证,利用随葬衣物疏中纺织品的相关记载,推测当时新疆本地的丝织生产情况。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主要由汉晋时期丝绸、魏唐时期丝绸、五代宋元时期丝绸、新疆文书所见丝绸史料等内容组成。通过梳理新疆地区的丝绸传播、生产、使用情况,彰显丝绸之路对沿途地区丝绸文化传播、民族融合、友谊传播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作者简介

  王乐,从事染织服饰史研究十余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历史、科技、艺术的综合研究》(项目排名:2)、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助理主编)。参与编写了《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副主编)、《敦煌讲座书系:敦煌丝绸》,在《文物》《敦煌研究》和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赴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机构研究海外藏丝绸之路纺织品。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学,跟随Victor H.Mair教授进行丝绸之路文书中的纺织品词汇和丝绸之路艺术和文化研究

07

《中国博物馆藏民族服饰文物研究·苗族卷》(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苗族服饰是集民族历史、社会生活、价值观念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其纷繁的服装款式、精湛的制作工艺、丰富的服饰内涵融合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苗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与许多无字民族不同的是,苗族不仅将其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这主要表现在苗族服饰上。苗族服饰是苗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流动的“服饰史书”。在全球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苗族服饰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传承,承担了播撒文明、传授知识的任务。本书共分三个章节:苗族服饰的形成历史、苗族服饰的装饰工艺以及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随后附百余苗族服饰文物图版。书中的苗族服饰都是来自中国民族博物馆的收藏,从清代服饰到现代服饰,从盛装到便装,苗族几十个支系的服饰及其织绣染技艺都有所反映。苗族服饰文化中所映射出的民族先民的古老传统成为了现代社会探索人类历史的线索。它既让人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情况外,还为学术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实物。苗族服饰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而且它对很多现代学科也有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贺琛,女,汉族,民盟盟员,1976年2月出生于新疆。现任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部副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2003年获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2012年获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兼任全国少数民族服饰保护传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是民族服饰及织绣染工艺研究。在多年田野调查和征集、展览的过程中,熟知各民族服饰及其工艺。主要著作有《苗族蜡染》(云南大学出版社);《民间服饰》(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女红》(古吴轩出版社);《贵州蜡染》(苏州大学出版社);《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服饰卷》(云南人民出版社)等。还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和第三版的撰写和修订工作,2015年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

08

《中国化妆史》(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推荐文字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20世纪末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化妆领域的基本发展面貌,内容主要包括历朝历代的化妆造型、妆具、妆品这三大部分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背后的文化阐释和美学分析,另单列中国古代戏曲妆容一章予以细致讲述。本书以中国化妆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历经的种种演变,对其内涵特点、性质特征和审美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梳理,并总结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在各章节设置课后思考,促进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本书理论视野开阔、妆造复原详细、研究方法新颖,拓宽了古代化妆史的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李芽,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导,上海市“曙光学者”,公众号“东方妆道”创办人,曾任北京大学、台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高级研究学者;长期从事艺术史及服饰史的研究与教学,并致力于对中国古方妆品与妆容复原工作的研究与推广;代表著作有《中国妆容之美》《中国古代首饰史》《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漫话中华妆容》《中国古代妆容配方》等,另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清华大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主讲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妆饰史”、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专题研究”等。

09

《中国戏曲服饰纹样元素码设计研究》(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为基础源,用“元素码设计”的方法,开拓了传统戏曲服饰纹样的动态发展路径,共分十三章,采用图表、图谱、图解、图示的形式,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和解析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阐述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生成、源流与美学特质;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陈述中国戏曲服饰纹样的样本的来源;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辨析传统戏曲服饰纹样视觉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特征的多维影响因素,探析传统戏曲服饰纹样经典特征体系层级的算法,建立基元层、基因层、对象层、纹样层为分级的模型层次结构,形成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数字化图谱;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运用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元素编码设计,以及最新的文化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将纹样从个体化、具象化升级为数量化、分类化、归理化的考察与分析,创建出一个科学的数字化分析与再设计的工具系统。

作者简介

  杨青青,博士,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旅演艺创作和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舞台美术学会视觉艺术委员会主任。纽约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国际科学与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转化研究,以及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研究。著书十几本,取得几十项国家专利和著作权。获得并主持的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众多,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个百万以上资助)、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创新工程项目,以及多个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上海市文创基金项目等。

  带领团队获得2个国际设计最高奖“红点奖”,获得1个德国设计奖最高奖,获得1个“缪斯铂金奖”和1个“缪斯金奖”,并多次获得国际科学与艺术展最高奖项创新创意奖。获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创作一等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十大年度人物奖,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曾获法兰西政府颁发的艺术家荣誉勋章,被法国ARTE电视台、《巴黎竞赛》杂志、美国CNN广播电视台等报道,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对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个年轻人之一。

推荐文字

  《中国戏曲服饰纹样元素码设计研究》作为一本研究中国戏曲服饰纹样生成简史的书,是匠心独运的设计灵感宝库。跨越4000年的戏曲服饰纹样生成史、328页,超大8开全彩精装、1000余张高清纹样视觉盛宴、30余种戏曲服饰样式的纹样生成、100余种戏曲纹样的当代设计实例……它不仅属于学者和艺术家,更属于每一个对美有追求、对文化有探索精神的人。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是一本值得每个人细细品读,用心珍藏的经典。

10

《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订购)

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马面裙这一特定古代服装形制,以专家学者的深度,从传统色彩切入,上溯马面裙的起源,下寻马面裙的美学。对馆藏马面裙进行款式形制的分类、工艺技法上的探究、图案纹样的分类及其寓意、以及造型审美艺术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本卷含 128 幅马面裙高清图、80 余件明代墓葬出土马面裙图录、50 余种中国传统色分类。系统整理了现存明代墓葬中出土的马面裙,并以图表形式呈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对具体服装款式研究的空缺,从另外的角度丰富了对传统服饰文化领域的探究,助力于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作者简介

  贾玺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考办艺术类专业规范和审定专家,国家精品课程、一流课程“中国服装史”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国际知名慕课EDX平台、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中国服装史”主讲教师,《服装设计师》编委《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编委、《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重点栏目“中华服饰文化”栏目主持人、《针织工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专家委员会委员、《服装学报》审稿专家,出版部委级“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外服装史》《中国服装史》等被全国200多所高校选用为课程教材,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论坛”学术策划,2022年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遇鉴·文明》“中国与西方服饰”主讲嘉宾2022年湖南电视台重点项目“美好年华研习社”学术顾问、嘉宾;2023年芒果台“穿我的汉服”学术顾问和评审专家;“安正”时尚集团品牌顾问“雅莹”集团品牌顾问。

  高文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员,“清华藏珍-丝绣华章”策展人。负责馆藏丝织品保管研究及展览展示相关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传统织绣实物研究。学术主张:以美为媒,连接传统、当下与未来。从传统淬炼当下之美,以当下之美涵养未来之美。参与省部级丝织品相关研究项目两项。已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文章有:《华夏凤鉴》(合著 ) 、《东方式的后印象主义》《千丝异彩·百纳河山》《无量寿尊佛刻丝佛像刍议》《谈清代服饰之挽袖》《锦光绚若霞》《从传统服饰的复兴看文化自信的增强》《五彩纤丝染绫罗·十指春风生万物》《清幽逸事人素绢》《卿月澄光鉴止水》《面向智慧时代的博物馆工作》《摇曳生辉的马面裙》《风旋虹裳曳广带·瑰姿艳逸醉凤态-霓裳羽衣新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丝凤穿牡丹团花考》《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清代对襟女褂考》等。参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博物馆中小学美育课程”评比,获得二等奖。

推荐文字

  《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贾玺增教授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高文静老师倾力打造。120余幅马面裙高清图、80余件明代墓葬出土马面裙图录、50余种中国传统色分类。

  本书首次从中国传统色彩系统展开研究,系统整理现存明代墓葬中出土的马面裙,并以图表形式呈现,真实再现马面裙之绝美,兼具收藏和学术研究双重价值。

  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内容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联合百家大学出版社推出“2025世界读书日专栏” (2025.03.24 10:18:58)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