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推荐10种2025世界读书日图书,分别为:《纪检监察工作十八讲》《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择法而从:司法中的价值判断》《证据法的多重视角》《刑事辩护的细节》《上市公司法治论》《法律人的Python课》《剑桥算法法律手册》《你不可不知的劳动纠纷解决法与理》《你不可不知的家事纠纷解决法与理》,以飨读者。

《纪检监察工作十八讲》(订购)
姬亚平 主编
ISBN:978-7-5764-1391-5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作者简介
姬亚平,陕西米脂人,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安市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行政诉讼研究会副会长。姬亚平教授长期从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党内法规学研究,尤其在党内法规学研究领域有较高造诣。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纪检监察的理论和实务,共设置了十八讲的内容,涉及思想指引、理论阐释和实务工作经验分享等多方面内容。第一讲主要通过介绍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力监督理论,为纪检监察工作奠定科学思想的指导。第二讲则是围绕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展开阐释。第三讲是基于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和战略目标,提出不断提高治理腐败效能的方式方法。第四讲是对实务中违反党纪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研究和阐释。第六讲是专门论证实务中常见的纪法贯通、法法衔接问题。第七讲是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推进职务犯罪调查法治化工作,同时基于新《刑事诉讼法》讨论其给监察调查工作的履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八讲主要介绍职务犯罪讯问心理突破经验。第九讲是关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实务工作经验的分享。第十讲是讨论认罚从宽制度在监察调查工作中适用的问题。第十一讲介绍了政务处分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二讲从法律史角度介绍了古代御史制度的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第十三讲主要围绕廉政文化展开对其的理论建设与实践讨论。第十四讲介绍了执纪问责的主体与工作方式经验。第十五讲专门阐释了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两个维护”。第十六讲专门介绍了地方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履职协调联动机制。第十七讲重点介绍了《监察官法》出台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务经验。第十八讲讨论了纪检监察中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

《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修订版)(订购)
张保生 著
ISBN:978-7-5764-1266-6
出版日期:2024年5月
作者简介
张保生,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证据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教授,博导。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诉讼法协会会员,国际证据科学协会副主席。著有《证据法的理念》《证据科学论纲》《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轨迹1978-2014》《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论证)》等著作和《证据法学》教材第1-4版;发表《事实、证据与事实认定》等论文60余篇;提出事实是证据法的逻辑起点、证据之镜原理、“一二三四”证据法理论体系,倡导证据法学与法庭科学跨学科研究、广义和狭义证据科学研究;以法律推理和证据推理研究的结合为契机,试图打通事实认定之证据法学研究与法律适用之法理学研究的界限;组织开发中国司法文明指数,合著《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法律推理的法哲学论著。作者始终把法律推理视为法律思维的核心内容和实现法治的制度实践来进行研究,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时和共时、主体和客体、目的和手段、理论和实践、逻辑和经验、中国和外国、法律和社会、真理和价值、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多重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法律推理的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本书采用法学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将法律推理研究从法理学领域拓展到司法学和证据法学领域,打通了法律推理与证据推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之间的隔膜,不仅可供法学研究和教学人员参考,也值得律师、检察官和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士一读。

《择法而从:司法中的价值判断》 (订购)
孙海波 著
ISBN:978-7-5764-1841-5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作者简介
孙海波,法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端升学者,《比较法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曾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研修学者,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德国马普研究所访问学者,台湾地区“中研院”法律学所访问学人。主要从事疑难案件与司法裁判理论研究,先后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裁判对法律的背离与回归:疑难案件的裁判方法新论》《疑难案件与司法推理》,译有《法官如何裁判》《法理学简读》等著作多部。
内容简介
法律体系的核心在于裁判案件,而疑难案件的裁判又构成了司法的中心内容。价值判断贯穿于整个司法裁判的始终,对于实现公正的个案判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价值判断在实践中会展现出纷繁复杂的样貌,通常需要与具体的法律方法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法官对价值判断的运用绝不是任意的,应遵循基本的逻辑论证规则。即便是在需要考量法律之外的诸种后果因素时,仍应坚持法律规范对裁判的最终拘束作用。通过对价值判断进行实体、程序以及伦理限制,确保法官对法律的选择及适用,能够符合依法裁判的基本教义要求。

《证据法的多重视角》 (订购)
房保国 著
ISBN:978-7-5764-1560-5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作者简介
房保国,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出版专著《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护》《你有权保持沉默》,译著《宪法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合著《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诉讼法的理念与运作》,主编《刑事证据潜规则研究》《言词证据研究》《科学证据研究》《鉴定意见研究》《专家证人制度研究》。参著《证据法学研究》等10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
内容简介
证据法主要追求的目标是准确事实认定,在认定事实的过程中当然要受到各种法律规则的约束。本书的写作选取了人性论,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论,法哲学和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科技新发展领域的经典论述,初步探讨了其对证据法的影响和启示。

《刑事辩护的细节》(订购)
刘卫国 著
ISBN:978-7-5764-1433-2
出版日期:2024年3月
作者简介
刘卫国,1972年生人,山东泉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2004年起从事律师执业,专注刑事辩护领域,在全国范围内成功辩护过众多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参与和推动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发起成立山东律师联谊会、刑辩前沿论坛等律师交流平台;应邀参访过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静宜大学、东京大学、苏黎世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应邀出席过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反死刑大会、在马来 西亚举办的亚洲反死刑大会等国际法学盛会;入选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2010中国律师年鉴》人物,现任山东省律师协会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专家。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功能性很强的书,尤其对于刑辩律师很有参考价值。抓住细节,才能赢得辩护。刘卫国律师从刑辩律师应当具备的技能入手,展示了刑辩律师在每一个辩护环节中把控细节的重要性。细节决定成败,这是赢得辩护的最好注解。本书有对律师职业道德和伦理的探索,也有试图突破现有法理桎梏努力提升辩护空间的尝试,还有对广大律师同仁的期许和建议,是刘卫国律师结合二十年辩护经验的用心之作。

《上市公司法治论》(订购)
李东方 著
ISBN:978-7-5764-1901-6
出版日期:2025年1月
作者简介
李东方,西南政法大学首届经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金融法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独立董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会副会长;北京等多家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东北证券等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先后担任成都市委、市政府等党政机关和诸多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曾任中国北京同仁堂等多家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现任北京公交(集团)公司外部董事。长期从事民商经济法和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著有《证券监管法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人文资源法律保护论》等代表性专著,独著或主编《经济法学》《公司法学》《证券法学》《房地产法学》等多部重点教材。
内容简介
2019年新修订的《证券法》确立了许多新制度,这些新制度基本上都是针对上市公司法治化的制度,而2023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重要修订。作者经过多年的深入思考,认为有必要将2013年出版的《上市公司监管法论》升级为《上市公司法治论》。对此升级版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上市公司监管法本质上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法治化,监管在根本上是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公众的利益,监管本身不是目的,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公众的私权利才是最终目的。私权为本,公权为用,尽量谦抑公权力的运用,“法治”理念显得十分重要。二是升级版将“上市公司监管法”作为《上市公司法治论》的一个部分,使本书围绕着上市公司,将公司法、证券法和上市公司监管法作为一个法治体系进行研究,这样更为合理,也更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法律人的Python课》(订购)
张力行 编著
ISBN:978-7-5764-1524-7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作者简介
张力行,法律实验室创始人,深圳国际仲裁院首席技术顾问。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杜兰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副主任、电脑辅助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在芮沐教授的支持下,张力行带领一批研究生着手研制法律检索系统,该系统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北大法宝”。在法律人工智能领域有很深研究与造诣,并开发了“小法博智能助手”等法律人工智能产品,对法律科技进步有重要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从Python的基础知识入手,溯其源流,以致实践。通过最浅显的描述、最简洁的代码和最清晰的图解来由浅及深地阐述包括Python的环境搭建、常用数据结构、基础语法、常用操作和常用库等内容。分章介绍Python搭建环境Anaconda以及运行工具Jupyter Notebook;6种常用数据类型(数字、布尔值、字符串、元组、列表和字典)以及在python代码输入时常用的英文和关键词;Python的基础语法以及对应的数据运算和流程控制。同时,详细讲解了如何借助ChatGPT学习Python,并在以上基础上展示了10个Python法律实践项目,手把手指导读者学会运用Python。

《剑桥算法法律手册》(订购)
主编:[美]伍德罗·巴菲尔德(Woodrow Barfield)
主译:郝俊淇 童肖安图
ISBN:978-7-5764-1662-6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作者简介
伍德罗·巴菲尔德(Woodrow Barfield)拥有工程学博士(PhD in engineering)、法律博士(JD)、法学硕士(LLM)学位。巴菲尔德博士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总统青年研究者奖的获得者,也是《可穿戴计算机和增强现实的基础》(Fundamentals of Wearable Computers and Augmented Reality)的主编,同时还是《人工智能法律研究手册》(Research Handbook on Law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联合主编。他目前是《虚拟现实杂志》(Virtual Reality Journal)的副主编,《人工智能前沿》(Frontier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审稿编辑,以及《德尔菲:新兴技术跨学科评论》(Delphi: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的编委会成员。
郝俊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竞争法、数据法、经济法研究,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市场监管总局项目等课题,曾获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曾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交流或访学。
童肖安图,华南理工大学法治经济与法治社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竞争法、数据法、经济法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作为核心参与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多项。
内容简介
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迭无止境,“算法法律”发展无止境。《剑桥算法法律手册》针对算法与透明度、算法与问责、算法与代理、算法与隐私、算法与损害、算法与共谋、算法与金融信用、算法与社会信用、算法与商业秘密、算法与公共行政、算法与刑事裁决、算法与自驱式法律、算法与言论自由、算法与社会区隔、算法与精神操控等现实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刻的理论剖析和制度建构,是一部把脉社会发展、回应时代关切的力作。

《你不可不知的劳动纠纷解决法与理》(订购)
邓丽华律师团队 编著
ISBN:978-7-5764-1939-9
出版日期:2025年1月
作者简介
邓丽华,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党委委员、高级合伙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任北京市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理事,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邓丽华律师自1997年开始从事律师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的执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诉讼、仲裁经验,业绩突出,带领团队投身公益法活动,广获客户好评。
韩霄,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执业领域包括民商事诉讼和仲裁、公司综合类业务、常年法律顾问等。韩霄律师在劳动仲裁、公司业务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积极投身劳动法公益活动,公益普法视频累计播放量达10w+。
陈晓妍,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执业领域包括民商事诉讼和仲裁、公司常年法律服务,为多家知名公司和企业提供劳动法律咨询、内部规章制度合规设计、专项法律培训,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李雪,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擅长劳动纠纷解决,参与多家公司的劳动法律咨询,参与劳动法公益法律咨询活动,咨询人次超1400人,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120个与劳动法相关的常见问题,全面覆盖了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工时与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争议解决等多个方面。每个问题都配有专业清晰的律师解答、实际案例分析以及关键法条指引,使读者能够快速把握劳动法的核心要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深入探讨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以及续签等关键环节,帮助读者完善劳动合同的签订,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工资与福利:详细解释了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包括加班费、奖金、补贴等,保护读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工时与休假:对工作时间、休息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带薪年休假等进行了全面解读,指导读者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全面了解劳动者的休息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介绍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于社会保险缴纳、补缴的相关规定,指导读者维护自己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让读者对自己的社会保障有清晰的认识。劳动争议:提供了劳动争议的预防和解决策略,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帮助读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维权。

《你不可不知的家事纠纷解决法与理》(订购)
作者:蓝冰
ISBN:978-7-5764-1879-8
出版日期:2025年1月
作者简介
蓝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当代社会科学(英文)》常务副主编,法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和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交流博士生,北京大学访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程序法、比较法、经济法治,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商事法与金融司法制度。出版专著《德国民事诉讼法研究》《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主持、主研中国法学会、司法部、省规划等省部级课题8项,其他各类课题27项,在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重要报刊等发表论文40余篇,被省委书记、省委常委和副省长采纳的对策建议5篇,德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论文、译文45余万字。多项科研成果获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大课题优秀奖、全国和省级法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以及四川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内容简介
家事纠纷是主要发生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近年来,我国家事纠纷呈现整体性上升趋势,其中离婚纠纷、抚养纠纷和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最多,判决和调解成为家事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基础关系,不仅关涉个人幸福、子女成长、老人赡养,更关涉社会和谐稳定。家事纠纷案件的增加给社会稳定和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本书以案例为主线,以案释法,以典型家事纠纷案例串联《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合同编等相关案例,自2001年《婚姻法》和1985年《继承法》等已失效的法律法规,到2021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这为本书研究带来了更广阔的理论基础与司法实务探索空间。本书所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释若已失效,则将该部法律或司法解释的施行年份注明于其名前。如1998年公布、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8修正),在文中统一为“1999年《收养法》”。
第一章解析婚前纠纷,包括同居纠纷和婚前财产纠纷,涉及男女双方因同居而产生的同居关系解除、财产分割、损害赔偿,以及男女双方因彩礼引发的纠纷。
第二章解析离婚纠纷,细分为离婚程序、离婚情形、离婚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以及婚姻纠纷中的部分特殊情况。离婚纠纷是常见的家事纠纷,本章案例数量占总体数量三分之一左右,较充分地解析了大众处理离婚纠纷时涉及离婚的有效途径,以及满足了对不动产、股权、人身保险等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的需求。
第三章解析子女抚养、夫妻间扶养以及老人赡养纠纷。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婚姻家庭关系重要组成部分,关涉夫妻关系和谐、家庭关系稳定。尤其是亲子关系中,继父母子女之间、养父母子女之间,发生纠纷时,应当依法妥善处理。这类纠纷较为普遍,案例较多,有必要为普通百姓提供妥善解决方法。
第四章解析继承纠纷,案例数量与第三章基本持平。主要向读者介绍继承纠纷管辖、分配遗产形式,以及遗产范围和分割方法等法律知识。特别强调预防继承纠纷的方法,如办理公证遗嘱、立自书遗嘱等,以及各种遗嘱形式的生效要件。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