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在过剩和贫穷之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新书快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新书快递
《在过剩和贫穷之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10-20 15:45:37 来源:梁晶工作室 巫宁供稿
《在过剩和贫穷之间》(订购),
内容丰富,紧贴当前中国实际。以下是较为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
郭树清,男,生于1956年8月,内蒙古人。
1974年8月至1978年3月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插队劳动;1978年3月至1985年3月先后在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马列系学习;1985年3月至1988年2月任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同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其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访问研究。1988年7月至1996年3月,先后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副司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秘书长;1998年7月任贵州省副省长;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03年12月起兼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5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0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等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文章300余篇,出版(包括合著、主编)《比较价格体制》、《经济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整体的渐进》、《1996-1998的经济和政策》、《稳定的变迁》等著作14部。1988年和1992年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1987年后两次获中国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1989年以来多次获国家计委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992年4月被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1993年1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曾先后被多家大学、研究机构聘为兼职教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本书序言】
从1999年到2001年,中国经济处于某种通货紧缩状态。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我在地方政府工作,其余时候则在宏观管理部门任职。一半由于责任,一半由于兴趣,我当时最关注的问题是总体经济的改善和落后地区的开发,特别是两者之间所有可能的统一和结合。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同时面对两个截然相反的难题,一个是全国性的商品和资金过剩;一个是中西部的短缺和贫穷。仔细想来,这也并非老天爷故意作弄我们。
有史以来的生产过剩都属于相对过剩。可是,当代中国的案例仍然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国民储蓄率如此之高,地区差别如此之大,而且城乡差别甚至超过地区差别。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资源在产业之间、产品之间的转移有时特别困难,例如,粗加工与精加工,低附加值产品与高附加值产品,高档房与中低档房,制造业与服务业。政策和体制构成深层次原因。因此,所谓启动投资与刺激消费,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在我看来都是一回事。在这种形势下,固然需要政府在某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是总体看来,需要市场在更大的范围内决定资源配置。
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常常会看到,十多年前困扰我们的问题,十多年后仍然在困扰着我们,诸如市场疲软、农业基础薄弱、企业机制、住房制度、养老保险、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的城市化和市场化。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家不能不非常小心,如果就现在论现在,他什么也说不清楚。然而,如果把任何问题都看成无法在近期内有所改变的问题,他也注定会进入死胡同。此外,稍微涉猎一点应用经济学的人,都会承认,经济活动离不开其他社会活动。任何一种经济发展,在现实中只能是一种多方面的社会发展。只有工业化的顽强推进,而无教育、文化、法制、行政和社区组织的足够进步,我们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最终会与现代化离得更远。
与过往不同,这段时间里不仅有思考和探索,而且有了更多直接的实践。因此,分析、判断、论文、报告、建议、方案等等更加靠近可行性。但是,收集到本书的文稿体例上因此也更加杂乱,文字也颇不齐整。有的是想认真写作的文章,有的是应急起草的提纲,有的实际只是信口开河,录音整理后略加删改而成的发言稿。曾经出版过一本类似的书,名为《1996—1998的经济和政策》。显然,本书的时间跨度是之后的三年,但是由于考虑内容相互接近及其他原因,有两篇写于1998年的文章收入本书而非前者。
整理这些文稿始于2004年秋天。阅读过去的文字,自然会想起过去的事情,更想起那些相关的人们。最不能忘记的是在贵州的时日,那些同事、朋友、部属和上司,那些有过几面之交和只有一面之交的人,那些从来就不知道姓名的人。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如果这样模仿是有意义的,那么我愿意说:谨以此书献给贵州人民。
郭树清
2005年5月5日
本书由梁晶工作室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来源:梁晶工作室 巫宁供稿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