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的岁月,一封家书,重逾千钧。
它可能写在战壕的间隙,浸染着硝烟与泥土;
它可能刻在简陋的灯柜上,字字泣血;
它可能是奔赴刑场前,母亲留给儿子最后的叮咛;
它更可能是诀别之际,将军向家国许下的生死誓言......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增订版)》
主编:张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年光阴流转,山河早已无恙。但翻开这本《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增订版)》,那些穿越时空的笔墨,依然滚烫如初,瞬间将我们拉回那个血与火交织、家与国同运的悲壮年代!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这不是冰冷的史料,这是一颗颗跳动在纸上的赤子之心!是献给不屈民族的深情告白!
新增近百封从未公开的珍贵家书!如同沉睡的历史被轻轻唤醒,更多先烈的绝笔、战士的牵挂、母亲的嘱托、儿女的思念,在增订版中首次震撼面世!张自忠、赵一曼、左权......更多英雄的名字,更多无名者的声音,共同谱写出全民族抗战的壮阔悲歌!
铭记历史“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幼子宁儿的泣血遗言。一位母亲的决绝与深爱,一个民族永不低头的脊梁!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愿与诸弟共勉之。”
这是张自忠将军在殉国前,向战友们发出的最后呐喊。字字千钧,气壮山河!何谓“尽忠报国”?这就是!

“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这封刻在灯柜上的“遗书”,是一位普通川军将士留给家人最后的嘱托。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朴素的信念:强我中华!


捧读增订版你将:
触摸历史的温度:四色全彩印刷,高清还原泛黄的信笺、斑驳的墨迹、模糊的老照片。赵一曼的遗书、刻在灯柜上的嘱托......仿佛能触碰到写信人指尖的颤抖,感受到字里行间的不舍与决绝。
听见民族的心跳:书中不仅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英雄的壮语,也有正面战场官兵的悲歌,更有爱国华侨、普通民众在国难当头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声。这是一部由全体中华儿女共同书写的民族史诗!
理解牺牲的重量:每封家书背后,都有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当你知道这封信是写于战火纷飞的间隙,或是走向刑场的前夜,或是自知生还无望的诀别......那些朴素的文字,瞬间拥有了穿透灵魂的力量。读懂家书,才真正懂得“视死如归”的涵义!
汲取精神的力量: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前赴后继?是对家人的深爱,更是对脚下土地、对民族未来的无限忠诚! 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不屈的民族气节、向死而生的勇气,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密码!
80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何更要重读这些家书?
为了铭记:铭记那段山河破碎的苦难,铭记3500万同胞的牺牲,铭记是谁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为了传承:传承那份融入血脉的家国大义与民族气节。在和平年代,这份精神依然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挺直民族脊梁的力量源泉!
为了自省:当我们在享受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时,回望先辈在生死抉择间写下的文字,叩问内心:我们是否珍惜了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我们是否担当起了属于这一代人的责任?
为了照亮前路:先辈用生命点亮的火把,需要代代相传。让这些饱含血泪与信念的文字,照亮我们个人前行的路,更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专家赞誉
口碑见证感动
雷颐、马勇、解玺璋、陈子善、孙郁、樊建川等名家联袂推荐!
旧版荣膺“中国好书”,入选中宣部“百种经典抗战图书”等多项国家级权威榜单!
万千读者含泪阅读,被誉为“最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教材”、“触摸民族灵魂的必读之书”!
增订版·特别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
内容更丰厚:新增近百封珍贵家书,全景展现抗战历史!
史料更震撼:大量首次公开的绝笔信、老照片,还原历史现场!
装帧更考究:四色全彩印刷,典藏民族记忆的厚重。还有特别限量版明信片随书附赠!
意义更深远: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以家书为媒,完成一场跨越80年的精神对话!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