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是什么样子?也许这话问得过于笼统,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神,应当不会是同一个样子。不论是什么神灵,都是先人次第造出来的,而且大多是以人自己为模特造出来的,所以常常是半人半兽的样子。同理,鬼的模样也是以人为模特造出来的,半人半魔的样子。相比而言,神的模样更狰狞,鬼的模样更恐怖。

“看你那鬼样子!”这是说不像平常样,鬼样子什么样,不知道。网络上说某摄影师拍摄到鬼的样子,一看还是人的模样,恐怖一些而已,也别信以为真。
“瞧他那么神叨叨的!”这也是说不像正常人样,神又如何叨叨,也不知道。很多人心中都驻着神,这神那神,究竟都是什么模样,也并不明白。
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彩陶上或是刻画纹样上,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有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且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
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得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玉琮上许多神面,只有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

良渚文化玉琮
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如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有的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商周之际。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玉器往往被归入新石器时代。
最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墓中出土的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形平,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合于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

高庙遗址陶器
当然,更早的发现是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那神面的构图已非常完整,且已经是很固定的形态,都显露着龇出的獠牙,狰狞之态跃然眼前。这样的神面年代早到距今7000多年前,这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同样的神面已经相当简化,简化到只留下一张龇着獠牙的嘴,这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显得不同,良渚人简化的神眼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而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还显现着狞厉的神态。
史前狰狞的神面,也偶尔出现在彩陶上。半坡文化的彩陶上见过这样的神面,不过以往研究者似乎不大在意这个发现。在临潼马陵遗址出土的一件陶瓶上绘有一戴着尖顶帽的神面,一双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神面的左右,还绘有一对倒立的大鱼。
不用太仔细地观察,我们就能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半坡文化彩陶上的神面纹,与高庙下层文化以及良渚与龙山文化中的神面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偌大的獠牙是共同的特征。不同之处是那两条附加的鱼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它告诉我们,半坡文化这样的神面,一定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与鱼崇拜有关,这是鱼之神。
说到彩陶,说到半坡文化,又说到神面,就一定要说说半坡彩陶上的人面鱼纹。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
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令许多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也令大众迷惑。它究竟表示着什么意义,最主流的解释是怎样的?现在所知足有二十多种解释,很难说何种说法算是主流,也无法确定哪种解释更正确。比如有的说人面鱼纹是半坡人的图腾,有的又认为鱼纹象征女阴,这是用图腾与生殖崇拜所做的解释。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这样的人面鱼纹彩陶在半坡文化居址内没有发现,却毫无例外的是儿童瓮棺上的葬具。所以我曾以为,这样的纹饰一定有特别的意义,不属于生活中纯粹的艺术品。

鱼蛙纹彩陶盆 姜寨
在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等遗址都见到过人面鱼纹盆,人面戴着尖顶的鱼形冠,嘴角两侧用鱼纹做装饰,有时冠两侧也有两鱼做装饰,一副非常怪异的神态,一看就觉得这不应当是半坡人平常的装束。有时在这样的人面鱼纹之间,还绘出写实的鱼纹来。
其实,这人面鱼纹中的人面,所表示的也许还是鱼头,或者说是人格化的鱼头。在西安半坡和芮城东庄遗址也都发现过人头鱼身纹,侧视的双身鱼前绘着一个人面。而这人面的局部特点,是与上述鱼纹中的人面接近的,如线形的眼,在半坡见到的一例就几乎是一样的。在半坡遗址,更见到一例将鱼头绘作人面的彩陶图案,将人与鱼融作一体,我们觉得这绝不会是一般的艺术作品。

将动植物人格化,这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一种动物图像,在安上一个人面之后,便有了神格,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是什么神格,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
有说是上帝造了人,或者亚当、女娲造人,是按自己的形象造人,所以人与神们是一般模样。《创世记》就说神是按照他的形象而造出了人,其实神像都是人创作的作品,是以人做模特,于是才有了人神同样而又有些区别的结果。

《追踪信仰:艺术考古中的动物图像》(订购)
王仁湘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图书简介
《追踪信仰:艺术考古中的动物图像》深入探讨了史前艺术中动物图像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的信仰体系。书中详细解读了日乌、獠牙神面、旋目等艺术元素,展现了史前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创造力。本书不仅是艺术考古领域的学术力作,也为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适合考古学、艺术史及文化研究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仁湘,考古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编主撰各类著作一百多种,主要学术著作有《肇造文明:史前中国艺术浪潮·白陶》《中国史前考古论集》《束带矜庄:古代带钩与带扣》《大仰韶: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方圆一体:玉琮的故事五千年》《符号时代:信仰与早期中国》等。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