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作品集》 - 新书快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新书快递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作品集》
2025-08-15 14:37:41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作品集》(订购)

北京鲁迅博物馆 组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世界性的伟大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中,涌现出大量饱含热血与激情、控诉野蛮与侵略、讴歌反抗与和平的杰出美术作品,来自中国的抗战木刻版画便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类。它们或抽象,或写实,但均以新闻般的敏锐和质朴的热情,紧紧扣住时代脉搏,直击中国战场的重大事件和实地景象,为全民抗战大声疾呼,对日本侵略者强烈谴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反战记忆。北京鲁迅博物馆特别甄选馆藏160幅抗战版画,以“举国之殇”“反抗怒潮”“万众一心”“重整河山”为主题,引领读者置身于战时图像文献构成的真实历史氛围中,以“捏刀向木、直刻下去”的朴拙的艺术形式,深情缅怀中国14年艰苦卓绝抗战的烽火岁月,向为中国抗战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革命前辈和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简介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主要负责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有关实物、资料的征集、保管、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于2014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包括鲁迅博物馆馆区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现有馆藏文物、图书等藏品7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59件。主要有鲁迅的手稿、藏书、藏画、藏碑拓片、藏友人信札等;有许广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钱玄同、许寿裳、江绍原、魏建功、瞿秋白、冯雪峰、萧军、萧红、叶紫、柔石、冯铿等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人物的遗存;有大量的鲁迅著、译、辑、编著作版本和鲁迅研究著作版本、现代文学丛刊与新旧期刊;还有大量中外版画名作及李可染、蒋兆和、吴冠中等的绘画作品。

  8月15日是一个刻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记忆深处的日子。1945年的这一天,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画上了句号。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中,木刻版画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刻画出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北京鲁迅博物馆精选160幅珍贵抗战版画,集结成《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作品集》,分为“举国之殇”“反抗怒潮”“万众一心”“重整河山”四个篇章,再现14年抗战的壮烈与坚韧。

  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刀都凝聚着对侵略者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今日,让我们透过这些黑白分明的画面,回望那段不屈的岁月,致敬用生命捍卫家国的英雄,也提醒自己: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深情缅怀中国14年抗战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向为中国抗战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革命前辈和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怒吼吧,中国

李桦

1935年

  该版画首先发表在《现代版画》第14期,一经发表便被当时的多家报刊转载,也频频出现在抗战传单上。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大量复制这幅版画,用作示威游行队伍中的宣传画。《七月》周刊第1期和《七月》半月刊第5期刊登了这帧木刻。1938年1月8日至10日,在武汉保卫战即将打响的情况下,“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在武汉开幕,《怒吼吧,中国》参加了此次展览,《新华日报》在1938年1月11日的创刊号上对此次展览进行了专题评论,对《怒吼吧,中国》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

故乡消息——海南岛的抗战

卢鸿基

1938年

  该版画取材于1938年日军军舰袭击海南岛榆林港、守岛军民奋起反抗的史实,后来在抗敌文艺界流传甚广、深受好评,受到著名歌曲《卖报歌》和《渔光曲》的词作者安娥的撰文推介,并被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艺术宣传处)处长的田汉公开称赞。

雪地战壕

陈烟桥

1936年

  该版画于1936年随“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各地巡展。1936年初秋,在杭州展出时,给当时的失学青年、后来的著名版画家杨可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饿死也不被汉奸收买

程沃渣

1930年代后期

该版画曾刊登于《七月》第二期第42页

靠垃圾过活的人

王麦秆

1930年代后期

拿起我们自己的武器

郑野夫

1930年代后期

保卫我们的城池

郑野夫

1930年代后期

该版画曾刊登于《七月》旬刊第二期第20页

全民抗战

张在民

1930年代后期

黎明(连环木刻)

李桦

1937年

  李桦创作的长篇木刻连环画,描绘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被日本侵略者害得家破人亡的阿毛、王才、胡大哥等上海难民背负着国仇家恨,逐渐觉醒并参加义勇军,最终光荣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英雄事迹。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