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嘉峪关的戈壁深处,静卧着一座具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博物馆”——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这片占地13平方千米的土地下,排列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的墓葬,如同一部刻在砖石上的历史长卷,等待着后人解读。
近日,由燕山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保护研究》一书,可带读者打开这座“地下博物馆”的大门,观昔日河西走廊上人们的生活图景,赏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
翻开这本书,您将邂逅中国最早的邮递员形象——《驿使图》中那位被刻意隐去嘴巴的驿使,见证古人“守口如瓶”的职业操守;您将直面威严的铜獬豸神兽,感受古代法律文化的庄严象征;您将惊叹于无黏合剂干砖砌筑技术的精妙,领略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您将沉浸于白、红、黑三色勾勒的砖画世界,从农耕放牧到宴饮歌舞,从驿传出行到兵屯操练,每一幅砖画都是一扇窥探魏晋社会生活的窗口;您还将深刻了解到文物保护者如何运用现代科技,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永续传承。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地下博物馆”,穿过千年画廊,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领略古人智慧与现代保护的完美交融。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保护研究》(订购)
作者:安立红 王磊
燕山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深入探讨嘉峪关新城墓群遗址保护研究的学术著作,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嘉峪关新城墓群的历史背景、发掘过程、出土文物及砖画艺术特点等;第二部分回顾了墓群保护历程,评估了保存现状,分析了墓砖及砖画病害的原因,研究了具体保护技术;第三部分评估了新城墓群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策略与模式;第四部分是本书中最为赏心悦目的部分,收录了近百幅反映1700多年前展现河西走廊地区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代表性砖画。本书不仅能够为新城墓群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类似墓群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对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安立红,男,甘肃古浪县人,2005年6月毕业于河西学院园艺系,曾供职于甘肃紫轩酒业葡萄种植园、嘉峪关市新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嘉峪关魏晋墓保护研究所,现为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副馆长、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墓葬遗址保护,主持完成市级科技及人才项目9项,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各1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王磊,女,甘肃嘉峪关人,2007年6月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法学系,曾供职于嘉峪关文物管理委员会关城景区,现为嘉峪关魏晋墓保护研究所讲解员、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文化,近年来,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来源:燕山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