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小说”研究》(订购)
杨吴宇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戏剧文学研究”作为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长期以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在当下学术环境中,本书将“戏剧-小说”这一概念贯穿全书,并将其赋予理论血肉与机理,以达话语独创之功。作为一部专注于戏剧文学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以全新的理论视角,深入探讨小说的戏剧化、戏剧性以及戏剧的小说性、小说化等定义概念,为该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独具匠心,采取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研究与文本分析紧密相连。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作品的对比研究,从不同维度剖析戏剧与小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研究方式不仅拓宽了研究的广度,更挖掘了研究的深度,让读者能够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戏剧与小说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全书共由五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戏剧-小说’概念延伸与拓展”,从“世界”“作品”“读者”“作家”四个独特角度展开阐述,对“戏剧-小说”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为后续章节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历史视野下的‘戏剧-小说’脉络研究”,在借鉴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敏锐地将目光投向现当代中国红色文化语境下的众多作品以及文艺思潮,同时紧密结合学界前沿的数字人文背景,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阐释,展现了从社会历史角度探索戏剧与小说关联的新成果。
第三章“空间叙事学视角下的‘戏剧-小说’构成研究”,对“戏剧-小说”的空间叙事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明确界定,并从创作角度对作品构成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前人提出的“三十六种戏剧模式”,得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结论,为空间叙事学在戏剧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章“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戏剧-小说’提要研究”,巧妙地借鉴中国古代“提要”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当下文学评论的形式,深入考察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
第五章“中外比较语境下‘戏剧-小说’作家研究”,在中外并重的比较视野下,对一批兼备小说、戏剧创作或者作品中有两种元素体现与构成的,符合“戏剧-小说”狭义或者广义概念语境下的作家群体进行了研究。
本书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跨媒介传播史(1949-2009)”(20&ZD286)阶段性成果之一,在保证学术专业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大众的阅读需求。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文字,让读者无论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还是对戏剧文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领略到戏剧文学研究的魅力。相信阅读本书,会给你带来关于戏剧与小说关系研究的全新启示和深刻感悟。
作者简介
杨昊宇,山西晋城人。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本硕就读于河南大学文学院,出版有长篇科幻小说《星元历》。发表学术文章、评论、随笔30余万字,并多次获奖。作品被翻译为多国语言收录于相关国内外选本。
专家推荐
《“戏剧-小说”研究》一书打破了传统文体的界限,在文学创作与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贡献,是山西本土青年文学批评家的代表性成果。
——中国作协全委委员、山西省作协主席 李骏虎
《“戏剧-小说”研究》阐释了跨文体写作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成为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为本土文学的国际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例证。将中国的文艺创作与理论置于世界文学的脉络中加以考察,为理解文学经典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学报》主编 李伟昉
《“戏剧-小说”研究》是青年作家杨昊宇的一部理论专著,作者面对“戏剧-小说”的组合概念,从文体特征、创作手法到审美价值等多个维度对这类作品进行了分析。这不但是一本理论著作,而且在选材和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实战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创作指导书。
——中国作协科幻委员会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吴岩
《“戏剧-小说”研究》深入探析“戏剧-小说”概念的知识内涵与理论意义,从社会、文本、作家、读者等诸多维度激发两种文类之间的审美张力。与此同时,也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梳理小说与戏剧史的红色文化精神、数字人文表达、空间叙事方案等,拓展了文本阐释的视野,具有文化实践价值。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裴萱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