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研究方法:从选题到论文发表(第2版)》(订购)
作者:王轶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心理学学生的学术成长经历为线索,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过程,以及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力争让读者在亲切共情的氛围中,学会如何探索研究兴趣,凝炼研究问题,明确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完成研究过程,最终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王轶楠,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特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致力于中国人自我的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4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Human Brain Mapping、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等高影响因子SSCI或SCI 国际心理学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国创/市创)多项,同时主讲心理学论文写作、社会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课程。
本书特色
心理科研的入门启航
心理学研究的世界广阔而深邃,充满了令人兴奋的发现和挑战。本书正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制的指南,它不仅介绍了基本的研究概念和方法,还提供了实际的研究案例,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思维的启蒙训练
本书从提问的艺术讲起,引导读者将一个模糊的兴趣转化为一个具体、可研究的问题,并进一步教会读者构建假设、选择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直至最终得出结论。
批判精神的锤炼打磨
心理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学习相关技术,更是一场思维的锻炼。本书特别强调评估研究设计和结果的重要性,力争帮助读者学会如何识别研究中的潜在问题,这对于希望在心理学领域深入研究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伦理素养的日渐养成
在心理学研究中,伦理问题不容忽视。本书对研究伦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在研究过程中保护参与者权益的重要性,这是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研究者的基础。
修订升级
补充前沿内容
增加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案例,尤其是引入了各种AI工具助力研究过程,包括应用AI工具辅助文献阅读、润色论文文字、整合最新指南、提升写作规范性等;而且,在倡导利用AI提效的同时,也强调学术诚信与批判性思维。
深化理论架构
为相关理论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解释和分析,例如结合经典研究与前沿成果,介绍了如何采用实验法探究中介效应;还探讨了新兴理论框架,例如整合国际出版机构共识,梳理在学术研究中使用生成式AI的伦理规范。
优化实践指导
新增了关于英文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全新一章,并结合案例、模板与工具推荐,直接指导科研实践,覆盖英文论文写作、投稿、审稿、修改全流程,手把手助力研究者全面提升竞争力。
更新学习资源
对一些陈旧或过时的学习资源或指南进行了更新,包括核心期刊撰稿要求的变化、从APA 6.0到APA 7.0的变化等,还在章后已有“试一试”习题基础上新增了“测一测”习题,并更新了推荐公众号和图书。
编辑推荐
本书以心理学学生的真实研究经历作为线索,亲切共情。
作者手把手传授开展心理学研究的完整步骤,贴心易懂。
本书穿插众多研究所需软件工具的操作指南,轻松上手。
本书配有大量图表、贴士、习题、推荐资源,干货十足。
本书引入各种AI工具助力研究及论文写作,与时俱进。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