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品牌战——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品牌战——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0-16 16:44:54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 
 
 品牌战——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
 作者:李光斗
 出版:2006-9-25
 书号:7302132569
 代号:1-2
 开本:16
 定价:39.8

 本书简介及目录

 简介:

 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经济时代。一个成功品牌为企业带来的产品溢价力和影响力的价值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伴随着品牌的出现和发展,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已经从纯粹的实体经营转移到品牌经营上。现代的全球市场竞争,是品牌与品牌的较量、品牌与品牌的交锋,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之战,因此制定正确的品牌战略并始终贯彻执行显得无比重要。本书作者以自己在中国品牌发展历程中的实践为基石,结合自己多年的品牌和市场营销研究理论和经验,阐述了品牌战略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对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品牌战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当中国所有行业都面临世界级品牌的全球化挑战时,本书的出版非常有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家将从书中汲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赢品牌战的教益。本书适用于企业管理者、企业营销人员和品牌专业策划人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并可成为品牌策划业、广告业、营销咨询业等从业人员的行动手册。

 前言
 20世纪初,曾有人预言战争将在21世纪消失。然而,人类步入21世纪已经数年,战争仍然没有任何消失的迹象: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动荡的非洲……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活在竞争中,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战”所以进步,因为“争”所以共赢,“战”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今天的中国商海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市场博弈白热化、产品竞争同质化,为了生存不得不战,为了发展更要主动应战。许多企业,身处风头浪尖,不进则退,不破浪前行,就会被巨浪吞噬。

 在市场商战中,有人铩羽而归,有人披荆前行。失败者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成功者成功的法宝却惊人的相似。他们无一例外地借助了品牌的力量。海尔的家电王国、蒙牛的速度神话、联想的世界之路……品牌成为企业手中最锋利的长剑。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全球市场竞争,就是品牌与品牌的较量,品牌与品牌的交锋,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之战。因此,在这品牌战的时代里,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如此,国家、民族亦然。中国领导人曾说: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名牌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我们要从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鼓励我国的优秀企业争创世界顶级品牌。

 对于这一点,“老外”也看得很清楚。《定位》作者之一的阿尔?里斯告诫我们:

 中国经济的增长备受瞩目,但是假如战略方面没有从商品调整到品牌,这一显著的经济增长也很难维持。未来属于品牌,尤其是属于全球性的品牌。

 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经济是建立在品牌之上的,而非建立在商品之上,这一点毫无例外。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竞争的全球化。全球化对于中国,对于中国品牌,是机遇,更是挑战。

 所谓机遇,是因为中国品牌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所谓挑战,是希望中国企业家扪心自问一下:你准备好了吗,你有在这个舞台上翩翩起舞的那份实力与自信吗?

 在全球化竞争面前,产量、品质并非中国的优势,“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东西等于一无所有”。只有品牌才是克敌制胜的“秘诀”。

 我常对那些感叹没有发展机会的企业家说:“中国是世界上品牌快速成长的最后一块处女地,是品牌可以跳跃式增长的最后宝地。”许多中国企业的飞速成长就是例证。机遇永远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怨天尤人不可取,垂头丧气更可悲,我们要做的是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找到适合自己品牌成长的加速器,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阳光大道。

 1968年的东京奥运会开辟了日本的全球品牌扩张之路。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上,韩国品牌三星(SAMSUNG)也已榜上有名。如今,该是中国企业开始实现自己的世界品牌梦想的时候了。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