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广西师大社 - 新书快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新书快递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广西师大社
2007-07-31 14:28:11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社网站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广西师大社
书名: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ISBN:978-7563365289
作者:
雷颐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5月
定价:2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谈论中国晚近事件和人物为主的历史随笔集,全书分为历史总会被记起、斯人已逝、历史的余波和不该遗忘的伤痛四个部分。本书通过回顾晚近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省思。同时,基于传统的延续,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些文化现象作了发言。另一方面,作者对外国一些作家、名人的作品和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作者平素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文化讨论,并在多家媒体任专栏作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善于从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只鳞片羽来关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文散发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目录:
历史总会被记起
曾、赵之辩:清王朝到底还能撑多久
成大事不能昧于历史大势
李鸿章与阿思本舰队——清政府初次试办海军的失败
在“理”与“力”之间——清季的中国外交
事关全局,全局讨论——晚清海防、塞防之争
铁路与政争——李鸿章修铁路
清末企业的官办与商办
“臣不得不死”——封建专制下的君臣关系
1905:三种力量角力中国
学术与政治——1940年中研院院长补选记
白修德与40年代“中原大饥荒”
从“起朱楼”到“楼塌了”——国民党的大陆岁月
斯人已逝
“一蓑烟雨任平生”——郭嵩焘的崎岖人生
中国的“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的现代意义
胡适晚年政治思想述要——从新近公开的一封胡适致蒋介石信函谈起
(附:偶贩书记)
校长当如竺可桢
“我们都是民众!”——关于顾颉刚
“寓论断于序事”的陶菊隐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储安平与《英人·法人·中国人》
风华绝代,终成历史——漫话宋美龄
历史的余波
林则徐与“文化安全”
从李鸿章隐瞒疫情说起
帽子、辫子与传统的形成
莫让心灵在黑暗中行走
文人还会被尊敬么
臣民·公民·知识分子
测谎器的哲学原理
拿伯的葡萄园
“社会”的意义——任鸿隽与中国科学社的启示
新词与方言
“五四”雕塑与“公共记忆”
忧天下,探世变——柏杨与《中国人史纲》
复杂暖昧:《走向共和》的价值取向
“历史”的荧屏书写
不该遗忘的伤痛
历史的“伤疤”
用罪恶证明“存在”
泪为谁流:海涅的一次心灵震荡
托斯卡尼尼的洞见和良知
牢记“昨日”
历史的“灵感”——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良知为何瘫痪
爱伦堡的困境
关于卡夫卡的“另类阅读”
跋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社网站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