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为教辅“正名” - 推荐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推荐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为教辅“正名”
2007-09-06 15:17:59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31日 
 
 上海的中小学教育进入“二期课改”以来,“减负”举措不断出台,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以《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为代表的教辅也在稳步增长之中,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曲折动因呢?

 实话实说:教辅还是学生学习的必需品

 在某部儿童文学作品中,充满善意的作者借作品中的孩子之口给以“一课一练”为首的教辅书这样的评价,“我要把专门印《一课一练》……等课外辅导书的工厂全部炸掉!……。”确实,长期以来,《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一直是上海中小学教辅的代表,然而,这一角色总具有双重的品格:它在极大的范围内被上海的老师、家长、孩子所认同,并被上海一批一批的孩子们坚持使用10多年,以致于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它必须在必要的时刻,往往又是首当其冲地背负一些非议与批评。

 对于这种现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认为,作为教辅出版的工作者,应该有一种善于倾听的品格,善于接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与层次的意见;就“一课一练”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它做得更好,保持品质第一;同时,在对待教辅的问题上,我们应提倡一种实事求是的理性态度,要有批评,但是决不能不顾实际地对教辅图书进行“棒杀”。

 对于“减负”,曾有专家提醒:“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刀切地取消家庭作业、拒绝一切教辅!”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评价仍以考试为主,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种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

 “目前,教辅仍是学生学习的必需品!”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出版团队对于我国乃至上海教辅图书市场的一个总体判断。这种判断来自于缜密的市场调查,也来自于对当前教育状况的理性分析。“我们必须以精品意识,坚定地把《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做下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对于自己一再强调的“教辅要与时俱进”这一点,朱杰人社长在多年前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属于“减负”型的教辅,“减负”并不意味着“简单”,而是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以服务上海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为宗旨。

 披沙铄金:精品教辅唱响市场主旋律

 教辅的质量是同出版社教育科研、学术水平、教辅人才建设、对教辅体制的熟悉程度密切相连的。还是在2004年时,国内一些出版社的社长就曾对于净化教辅图书市场的问题大声疾呼:希望从事教辅出版工作的出版人本着良心来做事!2007年被新闻出版署确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年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携手外研社等36家出版单位,发出《致全国编辑工作者的倡议书》,倡议“确保编辑产品质量,奉献优质精神食粮”。
最近,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委托《咬文嚼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检查了部分2006年上海出版的教辅读物的编校质量。本次抽查18家出版社的35种教辅读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辅读物被抽查三种,全部为“一课一练”系列的品种,结果全部合格,差错率均在我国出版行业一般标准万分之一以下。正是这样的品质,最终造就了《一课一练》持久的市场美誉度。

 事实上,伴随着上海的“二期课改”,上海的教辅市场在这几年走过了一个自我调整的历程。在教辅图书营销一线有着多年实战经验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缪宏才认为:“那其实是一段披沙铄金的历程,最终被淘汰出局的都是那些质量低劣、目光短浅的教辅图书,而真正的教辅精品留了下来,《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就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代表!”近几年来,《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春秋两季的销售持续平稳增长,尤其是在上海各大书城的销售中表现突出,连年增长,成为教辅销售中的领军品牌。

 《一课一练》的品牌力度,还来自于它的科学定位。“一课一练”作为同步类教辅,与上海中小学所有年级、所有科目、所有版本的现行教材配套,完全紧扣课本内容,其目标是巩固课堂所学,这是最基本的定位,也照顾了上海大多数孩子的学习状况,是实事求是的。

 《一课一练》一直拥有的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作者队伍。2007年秋《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配套二期课改教材作了全面的改版重写,而这项工作集合、动用了上海市80余所名校、120余位高级、特级教师的力量。以《一课一练》高中版本为例,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9%,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一线教师占50%,市、区教研员占44.1%。因为作者的权威性,《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才更加值得信赖。(花华)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31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