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文学研究的后殖民批评视角——序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学术专栏
文学研究的后殖民批评视角——序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谢天振
2008-03-27 09:03:23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ISBN:978-7-5600-7251-7
著译者:任一鸣著
开本:大32开
页数:288页
装订:平
定价:18.9
出版日期:2008-02-27
如所周知,后殖民批评是当代西方理论界一种从文学、历史、哲学等经典著作的批评入手,进而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领域的文化批评。由于它所关注的问题并不限于文学范畴,而且更多的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抗关系等领域,因此后殖民批评也被称为后殖民文化批评。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后现代主义在西方理论界逐渐淡出之时,后殖民理论便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成为西方继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最新的理论思潮之一。
差不多与此同时,我国学界也注意到了影响日隆的后殖民理论。1993年,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出版,《读书》杂志当即在同年9月号上同时推出了张宽《欧美人眼中的“非我族类”》等四篇评论“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的文章,并很快在国内学界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后殖民理论从此开始在我国学界引起相当广泛的兴趣和关注。国内出版界相继出版了这方面的专著和译著,如我国旅美学者徐贲的《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英国学者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的《后殖民理论——语境实践政治》的中译本,萨义德的《东方学》(王宇根译)和《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以及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编撰的《后殖民批评》(杨乃乔等译)。这些编、译、著作的出版,帮助国内学界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当代西方有关后殖民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发展趋向。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对后殖民理论的形成作了一些纵向上溯的工作,他们把视线投向了作为后殖民理论之“先声”的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例如对弗兰兹·法侬的《黑皮肤,白面具》(1952)和《天涯沦落人》(或译《地球上的不幸者》、《全世界受苦的人》)所作的分析。法侬的这两部著作也都有了中译本。
然而,不无必要一提的是,除了前几年盛宁等翻译的英国艾勒克·博埃默的《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一书外,国内学界对西方后殖民理论的译介和关注大多还是停留在文化理论层面,而鲜有在具体的文学研究实践领域运用后殖民理论视角。从这个层面上看,本书作者任一鸣教授所做的工作就显现出特别的意义了。她于2003年就出版了专著《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与瞿世镜教授合作),首次从文学研究的角度向国内学术界系统地介绍了后殖民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后殖民文学的专著。2005年她发表论文《后殖民批评与文学》,再一次强调了后殖民批评与文学的关系,指出,把后殖民理论运用于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审视和考察,为文学研究、尤其是为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批评视角。事实上,文学也确实一直是后殖民批评所解读和研究的重要对象,在后殖民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相互观照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我国后殖民研究领域理应引起重视。我觉得正是从这个角度,任一鸣的这部新著《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取得了它独特的学术意义和价值。该书正是从后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理论相互观照的视角,对后殖民文学发展的历史作了概述性的回顾,对后殖民文学的特性进行了探索,对后殖民文学在创作主题、宗教关怀、美学形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作者在书中把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研究非常紧密、但又非常合理、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富有新意的、且能给人以启迪的探索与思考。在我看来,像这样性质的探索和尝试在国内学界恐怕还是第一次,具有相当的开拓意义。因此我相信,一鸣教授的新著一定会带给大家一种新的感受,并成为我国后殖民研究领域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我与任一鸣认识有很长的时间了。二十多年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她主动走上前来与我打招呼,并自报家门,说她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贾植芳先生攻读比较文学硕士学位。不过当时她留给我的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女大学生的印象。然而,当二十多年以后贾先生大力向我推荐她跟我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时,此时的任一鸣已经成长为一名初步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的比较成熟的青年学者了:她与瞿世镜教授合作出版了专著《当代英国小说》,翻译了多篇后殖民小说,且都配有相应的研究文字。近年来,她先后多次在美、加两国的高校做长期访问学者,去年在哈佛大学更是直接参加了著名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教授的系列讲座和讨论课。这样的经历,加上她熟练的外语能力,保证了她的后殖民批评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最新的第一手权威外文资料的基础之上的,更保证了她的研究有自己的创见,不拾人牙慧。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03-21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