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日本社会与文化》丛书出版座谈会暨中日文化研讨会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日本社会与文化》丛书出版座谈会暨中日文化研讨会
沈卫娟
2008-05-19 17:08:30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19日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5月17日,由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
日本社会与文化
》丛书出版座谈会暨中日文化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南京大学副校长、中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和日本国驻上海副总领事石井哲也先生参加会议并分别致辞;日本早稻田大学町田守弘教授,南京工业大学日语系吴立新教授,南京图书馆杨玲雪女士,以及南京大学历史系张学峰教授、社会学系贺晓星教授、南京大学报朱剑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史梅副馆长、外语学院汪平副院长等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左健社长主持。
张异宾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在中日文化的交流了解上存在一种不对称性:日本对中西优秀文化采取的是“鲸吞”式文化输入方式,再加以本土的改良、消化,为其所用;而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文化思想界对东西方文化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对西方文化信奉“文化仰视”观(“全盘西化”论为其代表),而对东洋文化则是“文化俯视”的态度,以为日本的一切皆来自中土,故在知识界残留一种文化自大和自恋的弊病。这一现象反映在文化出版界,就是对西方文化著述的译介品种众多,而对日本研究著述的引进译介门庭冷落。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忽视了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而日本也忽视了这种忽视。其实,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大量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质。《
日本社会与文化
》丛书的出版,为我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日本文化提供了新的视域,尤其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对日本作了“暖春之旅”的重要访问,在南京这个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城市出版这套丛书,更有意义。他同时对这套丛书中
《“日本人论”中的日本人》
一书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表示感谢。
日本驻上海副总领事石井哲也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在21世纪,日本和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丛书对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十分重要。并且,这套丛书不仅面向学术界,而且面向一般读者,从这一点上说,意义更加非凡。
会上,来自中日两国的学者专家就中日文化的交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町田守弘教授认为,日中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因此这套丛书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会的中国学者也一致认为,和西方文化著述相比,国内日本文化方面的译介作品很少,南京大学此前已经译介了日本哲学家广松涉的部分作品,现在又组织翻译出版了这套丛书,这对促进中国学界研究日本文化、帮助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很有意义,同时,也使得南京大学在日本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方面有了很好的积累,这方面工作要继续加强,以形成特色。
会上,日本驻沪副总领事石井哲也先生和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向在宁研究机构和图书馆赠送了丛书样书。(沈卫娟)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19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