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十讲》简介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学术专栏
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十讲》简介
2008-06-05 09:54:14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5-30 
 
 《中国文学史四十讲》是著名学者姜书阁先生以史笔撰写的一部别开生面的简明文学史。

 先生字文渊,幼受家学,三岁即能诵读《孟子》,中小学阶段即已熟读四书、五经,《庄》、《列》、《史》、《汉》,《诗》、《骚》、《文选》及唐宋诸名家著作。19岁考入清华大学,曾师从罗家伦、吴之椿、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朱洪等国学名流研读政治、哲学、法学及中国古典文学。入学当年(1926),撰《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考辨》,获“清华丙寅论文奖”第一名。读书不满三年,即以课余时间撰成《桐城文派评述》和《世界治外法权史》两部专著,前者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列在“万有文库”557号;后者曾经罗家伦、吴之椿两先生推荐出版,惜以内容太专被搁置。此书1932-1935年曾以论文形式在《东北月刊》和《行健月刊》上发表过六章,余稿散失于“七七事变”。

 清华毕业后,先生步入政界,曾在哈尔滨教育厅任秘书兼法政大学教授,后至北平社会局任督学,著有《中国近代教育制度》一书,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七七事变”后,先生曾在国共合作的抗日委员会经济部工作。1940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后历任税务署副署长、署长而至财政部次长。先生生逢民族多事之秋,素存报国之志,曾集爨宝子碑帖为联语“官山府海称贤相,醇德清操享大名”以律己自励。政务之暇,通览二十四史,察古今政治兴衰,力图有补于时。曾参与创办“中国政治建设学会”,主编《政治建设月刊》;在《现代读物》上发表《中国行政新论》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在《财政学报》上发表数万字长文《战后整理财政刍议》等。全国解放前夕,先生不肯随国民党政府要员赴台,由广州飞回重庆,迎来解放。中共西南军政领导素知先生人品,遂聘为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参事,使主持创办西南财政干校,任副校长。任职期间,先生讲授《租税概论》,著有《新民主义财经政策》一书。

 解放后,先生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治国方针。1958年,接受四川省统战部的推荐和青海省政府的招聘,携家奔赴青海。至青海,先生自愿去青海师院教授古典文学。从此淡出政界,潜心学术,把教书育人选定为自己服务于社会的最终事业。

 先生博学多才,国学功底深厚,执教之初,便给自己定下一个宏大的著述计划,要以三五年的时间,通过梳理研究,写出一部字数在250万~300万之间的多卷本《中国文学史》。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由先秦写到元末,字数已逾120万。恰在此时,接上级“为本科生编写文学史教材”的通知,任务很急,要求“课前到手,人手一编”。先生遂据教育部1956年《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数月之力,删简已成稿,续写明、清、近代部分,成《中国文学史纲要》80余万字。书成于1962年3月,四、五月份由印刷厂分上下卷印出,其时未考虑公开出版,仅铅印三百套作为校内教材使用。而在此后两年内,被指定为全国通用教材的两种多人合编本《中国文学史》才相继出版。1965年秋,教育部以学生负担太重,要求高校“教材砍掉一半”,先生便另创体例,重编了这部以文体发展为脉络、以文学现象为中心、分四十个专题、贯穿数千年文学发展历史的《中国文学史四十讲》,油印发给学生。《中国文学史四十讲》1966年5月撰成,1978年8月第一次修订,1980年12月再次修订,三易其稿后先生才交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而其时,先生已应湘潭大学之聘,由青海来到湖南。

 在青海执教21年的时间里,先生对文学史的研究并非仅做宏观考察,在计划编写《文学史》前后,先生同时进行了文学史的专题研究。其范围从散文到韵文,从作品到文论,就文体而言,可说是涵盖了古典文学的全部领域。而这些研究,后来都有作品相继问世,择其要者,有《先秦辞赋原论》、《文心雕龙绎旨》、《诗学广论》、《陈亮龙川词笺注》、《骈文史论》、《汉赋通义》、《秋风黄叶楼说曲》(出版时接受编辑建议改名为《说曲》)等。可以说宏观的理论综述和微观的专题研究相辅而行,是姜先生文学史研究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姜先生文学史著作的品位和个性。韩愈有言:“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先生的著作皆根植于深厚的学养之中,故论无虚发,结论明确而果断,文风一致,前后自成系统。《中国文学史纲要》出版后,被程千帆教授誉为“一代文宗”的南京大学教授王气中先生读后大为赞叹,评称“功力深厚,浅学者不能望其项背”。《中国文学史四十讲》是在《中国文学史纲要》的基础上精简浓缩而成的,根植于更为广泛深入的专题研究,其价值更无须赘言,初版仅两年,销行量就达六万册。

 姜书阁先生已鹤归道山,《中国文学史四十讲》也久已断销。好书的生命力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尤其是大师们风格独具的国学研究著作,更常被后学视为经典。为宏扬优秀的学术文化,满足新时代学子的需求,浙江大学出版社征得先生子女的同意,决定重新校订出版《中国文学史四十讲》。校订重在核正资料,肃清原版中的误排字,少数文字标点等也据新的出版文件做了规范统一。其余则尊重原作风貌,尽可能不作改动。

编者

 〔附注〕资料来源:

 1.张贵生:《姜书阁先生小传》,见《松涛馆诗集》附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姜书阁先生的书序及其他相关资料。

 3.金绍任、蒋方等有关姜书阁先生学术活动的记述、评论文章。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5-30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