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叩问宫廷深处的皇权——上海大学出版社《帝国宫廷的深处——解读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出版 - 新书快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新书快递
叩问宫廷深处的皇权——上海大学出版社《帝国宫廷的深处——解读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出版
李 旭(上海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
2008-08-13 10:02:38  来源:上海大学出版社供稿  
 
 一部揭示帝国宫廷深处政治秘密、诠释中国皇权制度优劣短长的历史学术著作,近日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徐连达教授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复旦大学历史学者,专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隋唐史。

 徐连达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精心研究、撰写的这部关于中国古代皇帝和皇帝制度的学术著作,既有对皇帝的称号、玺宝、符章信物、服食起居、祭祀典礼、朝仪、避忌等制度层面的研究,又有对皇帝治道与治术、帝王政治行为与王朝更替、皇帝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消亡等思想层面的批判反思,指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封建帝国的灵魂和核心,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极其神奇的影响。

 本书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礼仪制度上研究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的称谓、谥号、庙号、服饰、饮食起居包括宫阙园苑的建筑、祭祀、典礼、朝会的仪式,以及种种忌讳等;二是从君臣关系,主要是从皇权与相权的演化过程中考察各个王朝官僚机构的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方式;三是探究与帝王的后妃、母族相关的后宫制度及外戚与宦官的关系;四是透视帝王统系的血缘关系,包括帝王的继承权,诸如东宫制度及宗室藩王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帝王制度的上层人际关系的核心部分,贯穿于二千余年的各个封建王朝。

 帝王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条件下国家运行的一种模式,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建立皇帝制度,到公元1911年清宣统皇帝逊位,前后历时2133年、280多位皇帝,有创业之主、守成之主、鼎新之主、王国之主、昏庸之主、儿皇帝与太上皇等多种类型。有的开明皇帝,对封建国家的发展确曾产生过积极的甚至是重大的影响,但也有的专断帝王,唯我独尊,家天下,无视臣民利益,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害,后者是我们要加以严肃批判的。

 对于中国皇帝制度长期延续的原因,作者认为这是与中国的封建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聚族而居的家族宗法组织有关。从秦汉的县、乡、亭制,到明清两代的里甲、保甲制,国家的行政统治都是依赖于当地的家族宗法组织,封建帝王制度就是这种家族宗法组织的扩大和浓缩。父为一家一族之主,帝王为一国一朝之主,百姓为子民,在伦理上忠孝并称,事亲和事君是一致的,所以,当一个腐朽的旧王朝被民众起义推翻之后,民众仍能按自身的宗法关系复制出一个新的王朝来。这无疑是中国帝王制度得以延续两千余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帝王,但帝王思想的土壤依存。只有当小农经济受到商品市场经济从根本上的瓦解,冲垮并消除古代家族宗法制度的影响,才能彻底铲除中国皇帝制度的根子。当然,这需要较长的几代人的努力。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历史,皇帝制度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我们今天研读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制度,要拿出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这也是我们关注帝王制度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要全面正面地汲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精华,摆脱帝王制度、帝王思想的影响,走出对帝王崇拜的迷津,还帝王本来的真面目,更好地把握今天,探索未来。

 《帝国宫廷的深处——解读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徐连达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书号:ISBN 978-7-81118-343-6,定价:25.00元

来源:上海大学出版社供稿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