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br>清华大学出版社“20世纪人文学术史研究丛书”现已陆续出版 - 新书快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新书快递

清华大学出版社“20世纪人文学术史研究丛书”现已陆续出版
2002-11-25 08:50:30  来源: 
 
“20世纪人文学术史研究丛书”经过四年的努力,陆续和读者朋友们见面了。
1998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负责人胡显章、徐滚耕教授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议将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史作为人文学院科学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并希望在几年内出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定名为“20世纪人文学术史研究丛书”。
为保证书的质量,学院组成了学术小组,聘请老一辈知名学者季羡林、张岱年、任继愈先生,还有胡显章、何兆武、李学勤等教授共同进行指导,由我负责学术小组的召集。选题确定、书稿审定等有关质量鉴定的诸事宜,都由学术小组承担。这里要特别感谢季羡林、张岱年、任继愈先生,他们给这套学术丛书以宝贵的指导。徐葆耕教授没有参加学术小组,但他为丛书的出版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
选题和作者的确定,徐葆耕教授建议向全国征集,最后交学术小组审定。1998年4月学术小组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申请选题的广告,当月我们便收到数以百计的申请材料,由我和欧阳军喜博士加以整理,提交学术小组。经仔细讨论,有十个选题被选中。例如:胡伟希著《知识、逻辑与价值——中国新实在论思潮的兴起》,金岳霖先生曾长期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他在逻辑学和哲学研究中的新实在论方法对20世纪中国哲学界影响很大。刘鄂培教授等著《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张岱年先生同样曾长期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还有刘桂生、朱育和著(1925-1952年的清华史学》,主要写清华大学的史学教学与研究,联系当时全国的史学。有的书与清华联系不多,甚至毫无联系,如郑杰文著《20世纪墨学史研究》,儒学和道家学派的研究已出版不少专著,推独墨学研究缺少应有的学术评估,事实上20世纪中国人文学者对墨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需要加以归纳总结。丛书中还有王子今著《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文献学是我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分支,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在近代又借鉴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方法,建树颇丰,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限于篇幅,关于课题这里不—一加以介绍。总之
丛书内容与清华有密切联系和无多大关联者各占一半;作者中清华教授和兄弟学校教授也是对半。
学术小组实际是丛书的编委会,受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委托,需要对每部书稿进行质量审查。审稿人不限于学术小组成员。审稿采取匿名制。收到审稿意见后,由我和欧阳军喜博士加以整理转送出版社。出版社再加以审核整理后将修改意见反馈给书稿作者。每部书稿都经过认真修改,有的修改量较大。修改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可见这项工作相当繁重。
出版社要求书中所引资料逐一加以复查,力求避免在材料的引证上发生差错,这是人文学术研究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从这里读者朋友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丛书经历了几个春秋才得以出版。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丛书远远没有概括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全部内容,只是其中若干“点”的研究。全面完整地审视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研究成果,要靠我国人文学者的共同努力,出版多种学术风格的研究著作,相互比较,截长补短,庶几以成。这不是几年时间能够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套丛书可以说是抛砖引玉,我们至诚地希望专家和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

“20世纪人文学术史研究丛书学术指导委员会”

召集人
张岂之

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刘桂生任继愈陈平原
何兆武李学勤季羡林
张岂之张岱年葛兆光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