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厦门大学出版社 许经勇教授新著《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引起强烈反响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学术专栏
厦门大学出版社 许经勇教授新著《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引起强烈反响
省委书记卢展工深表敬意 权威媒体给予高度关注
2009-12-17 15:11:05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办2009.11.10
许经勇
教授最近推出的学术力作《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出版后,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审阅了全书,对作者深表敬意,并称“深感有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教授认为,“是一部心系农民、心谋‘三农’、资料系统、过程完整、史论结合、见解独到的专著。”“是一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事情。”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一书对过去的60年中,中国农村先后实行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它们间的关系如何,各自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对“三农”问题造成什么影响,首次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多家权威媒体发表了书评,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中国新闻出版报》以《城乡二元结构向何处去》为题发表书评,文章认为这部著作全景式解构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科学地揭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未来演变趋势,对科学认识和正确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本书论证了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市化应当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城市单向地把农村化过来,还表现为农村通过自身的发展以及城市文明的普及,乡村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质量逐渐向城市接近,乃至最终成为一体化。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揭示实现这一转变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富有理论上的创见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华读书报》以《一部见解独到的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新著》为题发表书评,文章注意到书中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即农民所承担的资本原始积累任务,不仅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而且还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全过程。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中,城乡居民还存在一系列不平等的制度,农民和农民工要比市民承担更多的义务,享受较少的权利,还存在着明显的身份差别。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彻底破除之时,是中国“三农”从根本上解决之日,但这一过程任重道远 。
许多学术刊物和社科网站也发表了书评。《福建论坛》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的创新成果》为题发表书评,文章认为这部著作按中国农村60年历史变迁的先后顺序,把“论”和“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体现历史与逻辑的内在统一。文章认为,在过去的60年中国农村先后实行了两种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两者间各自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对此本书作者从中国的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主导型的资源配置、重工业优先的资本原始积累(农民是提供这种积累的主体)、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分析,是很有说服力,很有创意的。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办2009.11.10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