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二届珠澳文化论坛在珠海举行。我校前身的华中大学校长、珠海籍的韦卓民先生学术文化思想是会议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在这次会议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推出的《韦卓民纪念文集》、《韦卓民年谱》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大学的发展——以华中大学为中心的研究》三部论著提供给了与会代表。这些重要的学术成果受到与会海内外专家的积极关注与一致好评。几种图书都是研究百年华大历史与人物的,其中前两种直接收入“华大学人研究书系”。这也是我们出版社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推动学校整体发展、促进学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百年华师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巨匠,他们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这其中有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他一生勤于著述,笔耕不辍,给后人留下了几十部厚重著作;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史家钱基博先生,他的著作不断再版,在学界影响甚大,许多已经成为研究历史、文学的学者的必读书;逻辑学家、哲学家詹剑峰先生,则在西方哲学研究以及中国哲学研究尤其是墨子和老子研究方面浸淫很深。还有杨东莼、包鹭宾、韦卓民、黄溥、陈时、章开沅、邢福义、刘连寿等,这些都是百年华师历史上灿若群星的名字。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华师历史上也曾留下过足迹,如冯友兰、王亚南、吴宓、游国恩、傅懋勣、桂质廷等,他们也是我们这所百年老校的骄傲和财富。 章开沅先生在为丛书撰写的“总序”中说:“华中师范大学是中国真正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少数知名大学之一。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批又一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他们殚精竭虑,为现今华师的奠基与成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先驱者的丰功伟绩。” 的确,先驱者是应该永远铭记的。了解历史、研究先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这类工作也使我们明智而开阔。“华大学人研究书系”正是基于这一愿望而策划的。该书系自2006年酝酿、2007年初推出第一本《钱基博年谱》,至今已刊行了9种。除了以上数种,还有《钱基博学术研究》、《恽代英年谱》、《张舜徽与清代学术史研究》、《张舜徽的汉代学术研究》、《陈时教育思想与实践》、《黄溥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即将刊行的还有《章开沅学术与人生》、《邢福义学术研究》、《张舜徽论著文本解读》、《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经过三四年的努力,这套“华大学人研究书系”已渐成规模,且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我们认为,历史是一种重要的资产,一种无可替代的宝贵资产,其中包含的有些重要无形资产甚至远远高于其相关联的有形资产。章开沅先生指出,彰显一所百年老校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重要的工作恐怕要数延续学脉与传承精神。高校不是一般的教育机构,乃是学术文化延续的载体。学脉是学科孳生繁衍的谱系,精神是众多学科群共生互动焕发的校园神韵,而兼任两重载体且流光溢彩于百年岁月之间的则是那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学者。”章先生此言道出了我们出版策划的初衷。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学风不振,大学急功近利、浮躁冒进几成主流。有识之士怀念当年的西南联大,我们何尝不回想老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呢!“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过去的大学是怎样办的,著名的大师是如何炼成的,历史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的目的也正是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运作,激发大家对前辈学人的深入研究,从而弘扬百年华大的学术传统,以期华大学脉世代绵延。作为一套开放的书系,我们会伴随着对百年华大历史上老辈名师研究的深入发掘与拓展,以及现代华师杰出学人的出现与成长,不断推出新的成果,展示薪火相传、江汉长流的美丽景观。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