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复旦大学新闻文化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杜威全集》中文版·早期5卷出版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复旦大学新闻文化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杜威全集》中文版·早期5卷出版
2010-10-28 11:31:23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了纪念美国实用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20世纪最具国际声誉的思想巨人——约翰•杜威诞辰151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由复旦大学刘放桐教授主编的中文版《杜威全集》早期5卷本,并于10月23日在复旦大学举办了新书发布会。

 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19年到1921年,杜威应中国五所学术机构的联合邀请,来华访问讲学26个月,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和思想文化界产生过深刻影响。他还为我国培养了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郭秉文等一批杰出人才。

 中文版《杜威全集》以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杜威全集”为底本,由复旦大学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学者刘放桐任主编,俞吾金、童世骏和汪堂家(常务)任副主编,复旦大学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组译,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不少学者之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杜威和实用主义研究领域有深厚学养的知名学者、专家参加翻译,旨在为学界提供一个收罗作 品最全、翻译质量上乘的权威译本。

 杜威一生勤于思索,孜孜不倦,笔耕不辍,著述宏富,给后世留下了一笔5,000页文章和18,000页专著的遗产。1990年,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杜威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的准备工作,出版了《杜威全集》,共37卷,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大部分:早期著作(1882-1898),5卷;中期著作(1899-1924),15卷;晚期著作(1925-1952),17卷。缩语词表和主题词索引单独成1卷。全集推出后,在美国引起轰动,广受好评。

 2004年,由复旦大学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牵头,华东师大出版社从南伊利诺伊大学购得37卷本《杜威全集》及1卷索引的版权,共38卷,中文版《杜威全集》的翻译工作正式启动。

 经过6年的努力,《杜威全集》中文版早期5卷终于问世。杜威在年轻时就表现出广泛的学术兴趣,涉足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美学、伦理学、历史学肯语言学等学科。他在许多国家做过大量讲演,还有不少论文发表在比较冷门的杂志上,而且没什么重印的机会,这就使得读者在阅读他的论文时很难抓住他的论述范围。目前这个版本按照年代顺序收录了杜威的几乎所有作品,这不仅是要呈现杜威广泛的学术兴趣,也是为了强调杜威思想的整体性。这部分内容从年轻的杜威向《思辨哲学杂志》投出的第一篇论文“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假定”开始,全方位地呈现了这位兴趣广泛的大家的思想形成过程。第一卷:早期论文与《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涵盖了1882-1888年期间的作品;第二卷:《心理学》,1887年作品;第三卷:早期论文与《批判的伦理学理论纲要》,1889-1892年作品;第四卷:早期论文与《伦理学研究(教学大纲)》,1893-1894年作品;第五卷:早期论文,1895-1898年作品。

 共38卷《杜威全集》的翻译出版是我国思想文化界的大事。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西方哲学经典的翻译工程。它的问世为人们重新深入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遗产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促进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作出了贡献。


 第1卷:早期论文与《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

 张国清、朱进东、王大林 译 98.00元

 本卷提供了杜威早期发展的编年纪录——始于1881年他寄给《思辨哲学杂志》的论文,当时他还是宾州石油城高中教师,终于他对莱布尼茨的一项广泛研究,该书收入“格里格斯德国哲学经典丛书”。写作该书时,他已担任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在1882—1888年期间,杜威的生命历程依次是:他决定以哲学为业,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完成博士研究,成为密歇根大学讲师,后荣升为助理教授,接受明尼苏达大学哲学系主任职位。

 没有一篇收录于本卷中的文章曾在作者有生之年重印过。这是第一次,杜威研究者可以在同一部著作中细心研读原来发表在不同期刊上的所有这些论文,这些期刊包括《安多弗评论》、《通俗科学月刊》《心灵》、《科学》、《思辨哲学杂志》等。

 第2卷:《心理学》

 熊哲宏 张勇 蒋柯 译 98.00元

 《心理学》是杜威写的第一本书,首次出版于1887年,被很多高校作为教科书,总共重印过26次。在此期间,杜威做过两次较大的修订,力求反映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也融入了他本人的思想变迁。附录部分详细地列出了这些变化的全貌,这也是编辑们在进行取舍时的依据。

 杜威撰写《心理学》的时候,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尚不明朗。他尝试着把以G•斯坦利•霍尔为代表的生理心理学和乔治•西尔维斯特•莫里斯的哲学伦理学体系整合起来。他在1886年5月写道,他希望这本心理学教材“尽可能地整合了各种理论,从而不仅限于心理学教学,还可以作为哲学的一般入门课程”。杜威在这些话中表达出来的目标,预示了他后面几年的学术方向,他总是强调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拘泥于某个专门的领域。在杜威漫长而多产的职业生涯中,他都是从全局的视角来看待整个心理学领域的。虽然他一直对心理学持有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是通过他在伦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社会哲学和美学领域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

 第3卷:早期论文与《批判的伦理学理论纲要》

 吴新文 邵强进 等译 98.00元

 第三卷以对乔治•西尔维斯特•莫里斯的悼念开篇,以杜威关于勒南的两篇文章中的第一篇作结,包括了其1889年至1892年期间的所有著述。

 31篇文章和两篇教学大纲(其中一篇相当于一本书的篇幅)是按编年顺序排列的;其中有杜威关于逻辑及其第一本伦理学著作的最早的综合性陈述。1891年为密歇根大学的学生出版物《内陆人》所写的六篇未署名的短文,已经被确认为是杜威的作品,均被收入本卷。这些文章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杜威的信念,即哲学应当被用作一种阐明当代境遇的手段;因此,这些文章为现在认识他的早期著述增加了新的维度。

 第4卷:早期论文与《伦理学研究(教学大纲)》

 王新生 刘平 译 98.00元

 本卷内所有的论文材料首发于1893年和1894年,期间正是杜威在密歇根大学执教的最后一年半及其在芝加哥大学执教的最初半年。这个时期的终结,恰逢杜威1894年12月启程前往欧洲进行广泛的游历。本卷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编排,除了16篇文章(其中只有一篇在杜威有生之年重印过)之外,还包括有关6本书的书评、3篇文章和一本完整的著作《伦理学研究(教学大纲)》,以及3个口头讲演的逐字逐句记录稿。

 1893-1894年期间,杜威特别高产,此点或许可以视为标示这个两年期之重要性的一个指标;而且,大量的材料汇集成一卷,也提供了分析和研究杜威多方面思想的一个良机。就环境和思想而言,这两年显然是杜威的一个过渡时期,标志着向其工作中更为后来和更富有特点的一些重点的转移,这对于那些试图发现这些重点之肇端的读者而言,特别具有价值。

 本卷中的杜威著作《伦理学研究(课程大纲)》,就像其早3年的前身《批判的伦理学理论纲要》一样,原为满足杜威的学生使用之需。然而,就像他谨慎地指出的那样,这绝不是《批判的伦理学理论纲要》的第二版。比较阅读这两本著作,能够获得对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发展进行富有成果研究的资料。

 第5卷:早期论文

 杨小微 罗德红 等译 118.00元

 杜威早期著作第5卷,也是最后一卷,完全由他的论文构成。在1895至1898四年期间出现的38篇文章,足以表明杜威继续保持着一个高水平的发表数量。这些论文是杜威在芝加哥大学深入开展工作与参与活动的成果。

 在本卷作品中,有杜威任教三门课的课程提纲和非同寻常的高水平书评,但是研究教育的文章较优,显示出杜威在这个时期特别强调形成与表达他自己的教育哲学。杜威参与了大学初等学校的创建工作,在那里,他发现了哲学的直接表达方式,这些都反映在发表的大量文章中,也体现在杜威对家长和其他对学校有兴趣的团体的一些口头讲演之中。

 正如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与教育学教授威廉•R•麦肯齐在本卷导读中指出的,一根主线联系着本卷论文中表面上散漫的内容。麦肯齐教授认定,这根主线就是杜威意图将哲学一方面联合心理学与社会学,另一方面联合教育学。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这一时期,杜威在他的作品中似乎寻求的联合是思维与行动的统一。

 杜威在当代具有持续影响力和重要意义的若干篇论文,是在这四年里发表的。特别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章有:已经被广泛采用和译成多国文字的《我的教育信条》;作为1896年美国赫尔巴特学会讨论基础的《与意志训练有关的兴趣》;被认定为心理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被作为现代机能心理学起点的《心理学上的反射弧概念》。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27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隆重推出《杜威教育文集》五卷本 (2008.05.14 10:38:29)
  • 《杜威教育学派与中国教育》北京理工大学社  (2007.08.22 14:38:29)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