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国际比较文明学会重点报道《比较文化学》及其作者的研究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学术专栏
国际比较文明学会重点报道《比较文化学》及其作者的研究
清风
2011-03-09 09:34:11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近出版的《国际比较文明学会新闻通报》(The ISCSC Newsletter)第五十期(2011冬季号)首次报道了比较文明学在中国的发展,认为2003年出版的《比较文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是中国比较文明学的起步,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学者已经出版了相当数量的论著,苏州大学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学中心方汉文教授也出版了《比较文明史——新石器时代至公元5世纪》(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苏州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均招收比较文明学/比较文化研究方面的博士生,这门学科受到了中国高等院校的重视。
国际比较文明学会是开展世界比较文明学研究的学术组织,这次评述报道是学会首次对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介绍,标志着中国比较文明学走向国际化,开始与国际学者进行对话。
《国际比较文明学会新闻通报》(译文)
2011年 50卷,第1期
国际比较文明学会由奥斯马尔·奥德勒、鲁斯顿·库尔本和阿诺德·托因比于1961年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成立。皮特李姆·索罗金担任第一任主席,任期为1964—1971年。1971年该学会领导职位转移到美国。共有30多个国家参加该会。
主编 康妮·兰姆 (杨百翰大学)及 安德鲁·塔高斯基 (西密西根大学)
28页
中国比较文明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汉文教授,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
与国际比较文明学的研究相比,中国比较文明学虽然有着久远的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基础,但是作为一门系统学科而言建立相对较晚。直到《比较文化学》(方汉文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ISBN7-5633-3786-5/G.2394,2004年以后多次印刷)与《比较文明史——从新石器时代至公元五世纪》(方汉文著,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ISBN978-7-80186-981-4),大约7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初具雏形。
在中国高等院校,比较文明文化研究是新专业,受到各院校的重视。至今为止,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已经发表了50多篇相关论文,6部代表性论著。《比较文化学》一书被列为教育部推荐的2004-2005年度研究生教学用书。
从2006年起,比较文明学专业走进了中国的高等院校,在苏州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分别建立了博士学科点。每年面向全国招收比较文明文化研究的博士生与硕士生,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全国有近30所大学使用了方汉文教授著的《西方文化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ISBN7-300-07126-0)等书作为教材,学习的人数多达数万人,这本书是素质教育教材中的一部,在中国高校教材中有较大影响。
(以上译文由盐城师范学院英文系讲师、在读博士生马宾翻译)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14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