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出版社推荐2种乡村振兴主题图书,分别是:《村镇社区微气候评价与优化设计研究》《记忆重构——乡村游客中心设计》,以飨读者。
《村镇社区微气候评价与优化设计研究》(订购)
彭昌海 李向锋 于新蕾 徐利明 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对村镇的室外微气候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镇室外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环境的关系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村镇的建筑布局、环境特点、气候特征均与城市有较大差异,城市的形态与微气候环境的关联机制对于村镇而言不一定适用。《村镇社区微气候评价与优化设计研究》,分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层层深入研究村镇社区微气候与其空间形态的量化关系、微气候评价方法、优化设计策略。其中,上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6个村镇为例,研究村镇空间形态对其微气候环境的影响与优化,提出一种基于舒适性提升的村镇空间评价、识别和优化的方法,以指导该区域村镇的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并特别探索了西望村空间形态因子对室外热舒适影响的机理;下篇将研究范围从西望村扩大到苏南地区,根据该地区常见的空间形态布局方式,建立了48个基准模型,分96种冬、夏工况,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微气候环境的村镇社区空间形态量化关系。
《记忆重构——乡村游客中心设计》(订购)
孙德龙 郑越 著
《记忆重构——乡村游客中心设计》是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设计从空间开始:建筑设计基础作业集》一书的姊妹篇,本书记录了2019年天津大学建筑学实验教学探索本科二年级春季学期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二年级实验教学的一项研究课题,以乡村建设为背景,设计研讨西井峪乡村游客中心。在建筑教学上,创新意识和研究型思维日益受到重视,因此需要在设计思维养成的前期充分激发思维的敏感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乡建实践可知,以乡建为主题的建筑教学符合当下时代对建筑学的需求。首先,乡村的建筑语言是朴实的、去装饰化的,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的提炼学习。其次,乡村复杂的社群结构与建筑复杂的依存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开放的思维去思考建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最后,乡村的建造方式是原生态、工序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这使学生在教学中更容易学习并掌握材料、结构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将教师的一些乡建实践经验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虚拟亦现实的乡村环境中履行自己作为建筑师对乡建的第一份职责,责任感和热情会与学生相伴终生。
来源:天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