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承办的“文明交流互鉴与文化传承创新”分论坛举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位中外嘉宾参会。
中国人民大学“文明史研究工程”首批研究成果——文明新形态“两史两论”丛书之《文明和谐论》《文明冲突论的终结》在分论坛现场展出。该成果树立中国人的“和谐论”、打破西方主导的“冲突论”,展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规律与现实路径,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思想资源,倡导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未来文明蓝图。

01

《文明和谐论》(订购)
张东刚 林尚立 总主编
张东刚 臧峰宇 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明和谐论》(英文版)(订购)
张东刚 林尚立 总主编
张东刚 臧峰宇 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文明新形态“两史两论”丛书中的一本,由党委书记张东刚教授谋划撰写、统筹推进、系统整合力量编撰。
本书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其中揭示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论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学理道理哲理,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体现为文明和谐论。全书对文明和谐论进行了深入论述,指出文明和谐论肇基于中华文明传统,反映了对世界文明形态及其发展趋势的深切体察。深刻理解文明和谐论的核心要义,要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华文明演进逻辑,阐明”两个结合”与实现会通的文明和谐主张,探究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论述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揭示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与世界意义,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底蕴与实践路径。唯有走向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实现面向未来的全球文明的价值重建,我们才能秉持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优化世界文明交往范式,携手走向共同繁荣的新世界。
关于作者
张东刚,1965年6月生,研究生,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教育部人事司司长。主要研究领域:近代中国经济史、中外经济发展比较。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出版《总需求的变动趋势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消费需求的变动与近代中日经济增长》《中日经济发展的总需求比较研究1886—1936》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曾获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最高荣誉奖,天津市第七、八、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1年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臧峰宇,1978年11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等课题多项。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等。
02

《文明冲突论的终结》(订购)
张东刚 林尚立 总主编
张东刚 王文 等 著
2025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明冲突论的终结》(英文版)(订购)
张东刚 林尚立 总主编
张东刚 王文 等 著
2025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文明新形态“两史两论”丛书中的一本,由党委书记张东刚教授谋划撰写、统筹推进、系统整合力量编撰。
全书系统评析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论来源、核心观点及学术争议,深刻揭示其背后的西方中心主义与政治意图。从历史、宗教、哲学多维视角,批判“西方文明优越论”,强调文明多样性、平等性与融合的可能性。以希腊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等案例,展现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规律与现实路径。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数智时代新背景,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路径与意义,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思想资源,倡导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未来文明蓝图。
关于作者
张东刚,1965年6月生,研究生,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教育部人事司司长。主要研究领域:近代中国经济史、中外经济发展比较。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出版《总需求的变动趋势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消费需求的变动与近代中日经济增长》《中日经济发展的总需求比较研究1886—1936》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曾获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最高荣誉奖,天津市第七、八、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1年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兼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欧美同学会理事、《智库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及莫斯科国立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外10多所知名大学客座教授。曾任《环球时报》编委(主管评论)和社评起草人,2011年“中国新闻奖”获得者,著有《百年变局》《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和世界未来》《思想坦克:中国智库过去、现在与未来》《大金融时代:走向金融强国之路》《碳中和与中国未来》等40余本,在《求是》《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等国内外报纸期刊发表各类文章1000多篇。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