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书单,共8种图书,分别为:《抗战家书(增订版):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作品集》《<黄河大合唱>简史》《初心初样当年时》《印记:档案中的百年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口述史》《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学者的责任:中国学者在抗日战争中》。让我们通过书籍与文字共同传递:珍视和平,命运与共,开创未来,吾辈自强!

《抗战家书(增订版):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订购)
张丁 主编
本书收录了张自忠、赵一曼、蔡炳炎、左权、戴安澜等40余位抗战先辈的近百封家书,讲述了这些家书背后的故事,提供了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生动资料和鲜活视角。书中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官兵的家书,也有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官兵的家书,还有爱国华侨等各阶层民众的家书,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血洒疆场的抗日将士们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普通民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厚情怀。
每一封家书都有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每一张老照片都是珍贵的记录。“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在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和伟大实践。

《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作品集》(订购)
北京鲁迅博物馆 编
2025年,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以艺术之名,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在这场捍卫人类文明的伟大战争中,中国美术工作者以刀代笔,以木为媒,创作了大量震撼人心的抗战版画。这些作品或沉郁悲怆,或激越昂扬,以最纯粹的艺术语言镌刻战争真相,讴歌民族精神,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艺术长廊中独具东方特色的瑰宝。抗战版画以其独特的纪实视角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真实再现了中国战场的壮烈图景。它们既是唤醒民众的战斗号角,又是声讨侵略的正义宣言,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抗争印记。

《<黄河大合唱>简史》(订购)
黄炜 隋圻 周石 主编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与作曲家冼星海于一九三九年三月在延安窑洞里完成的一部经典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向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呐喊。本书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温暖生动的笔触,向读者呈现了这部伟大作品从战火中诞生、在时代里淬炼的不朽传奇,是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郑重献礼。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内容包括:词曲作者相识前后和创作后的经历,《黄河大合唱》创作的缘起、酝酿和创作首演,以及在延安的演出介绍。下编包括:80年演出史回顾,曲谱的流传和出版,演出本的版本和流变,以及诞生以来的主要评介与研讨。其中上编重点是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以纠正一些长期的误传;下编的重点是介绍1975年的恢复演出,以及出版、传承和研讨的基本情况。

《初心初样当年时》(订购)
梁衡 著
本书是著名作家梁衡的政治散文集,共收录了包括《文章大家毛泽东》《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在内的25篇散文。全书设“昆仑”“周公”“春回”“觅渡”“清贫”“洗尘”“重阳”七个篇章,与读者一同走近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方志敏、张闻天、彭德怀这七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共睹其风采,感受其魅力。本书情真意切、娓娓道来,展现了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逆境中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书中的文字满怀敬意,既深入刻画了每个人物,又突出体现了作者爱国爱党的深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印记:档案中的百年党史》(订购)
曾珺 编著
档案是历史最清晰、最确定的记录。中国共产党的档案,记录着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求索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珍贵档案,通过57篇文章,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串联起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对其间的大事进行了全景式概括。通过档案解读百余年党史,是青年一代党史和文献研究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从不同角度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全新尝试。

《新民主主义革命口述史》(订购)
曲青山 高永中 吴德刚 主编
本书中收录了李达、杨尚昆等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回忆录、口述历史的形式,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始末,请亲身经历和见证中国革命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是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重要资料和宝贵财富。

《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订购)
成仿吾 著
本书作者成仿吾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内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走完长征路的高级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知识广博,了解教育工作的规律。他强调要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需要办学。提倡实事求是和独创精神,主张办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他坚持学校工作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尤其重视师资的培养和提高,要求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书稿详细记述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人民大学创立始末。

《学者的责任:中国学者在抗日战争中》(订购)
杨宗元 主编
本书精选近现代知名学者和思想家,如梁漱溟、胡适、钱端升、马相伯等在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抗战和反法西斯的书信、通电、演讲和文章,生动体现了国难当头之时,中国学者同仇敌忾,为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为民族振兴鼓与呼,反映了中国学者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全书卷首有导言,所选人物按生年排序,所选文章以时间为序,注明撰写时间或相应背景,并对作者作简要介绍。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