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阎连科的“难得糊涂”《写作最难是糊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阎连科的“难得糊涂”《写作最难是糊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3-12 16:16:40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阎连科贾平凹、莫言、余华等人一样,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领军人物。他从事文学创作30年以来,作品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直指社会现实,体现出强烈的反思批判精神和人本主义情怀。而新出版的散文集《写作最难是糊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则立体式地反映了阎连科在文学、写作与读书方面的“难得糊涂”。

    在郑板桥眼里,糊涂是一种在聪明之上的思想超越。阎连科显然受到郑板桥的启发,在文学创作中追求“难得糊涂”。他认为,作家不能啃老本,要继续往创作的“深水区”摸索,敢于砸掉烂熟于心的写作技巧,从清醒走向 “糊涂”,从“有法”到“无法”。文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不断扬弃成熟的创作套路,开辟更新的创作模式。

    阎连科的“糊涂”文学观,表现出一个作家考问良心、深刻自省的生命姿态。近年来,不少作家不甘创作的寂寞,纷纷转行,有的做了文化商人,有的转战影视,有的成为制造文字垃圾的写手。阎连科认为,真正的文学,并不是作家个人的自说自唱,也不是个人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是要面对现实社会,关注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书写。作家只有把自己当成发展潮流中的一分子,接上时代的地气,创作才会“一飞冲天”。在当今作家中,他最敬佩两位作家,一位是贾平凹,另一位是已经仙逝的汪曾祺。贾平凹的作品瞄准当代农民的生活图景,农民的崇高与丑陋、善良与卑鄙都表现得入木三分。而汪曾祺的小说则表现出纯正汉语文学创作的至高境界。

    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及其文学观点,都与少年时代生活记忆、年轻时代的学习工作经历紧密相关,阎连科也不例外。阎连科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河南农村,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为了吃一口饱饭而参军。他的文学创作之梦,也在此扬帆起航。很多作家,起初进行文学创作时,就是为了满足作品发表时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另外一个目的是可以赚些稿费。阎连科认为,年轻的作家有这样的想法无可非议,但是出名之后,创作就应有更高的精神要求,如果一味地为了稿费写作,那么创作中势必会处处考虑编辑和读者的感受,还要考虑作品的销路。在利益驱动下创作,不是文学创作的本真状态,甚至会背离文学的初衷。

    当前文学创作市场外表繁荣,其实是虚火旺盛,真正具有思想性、直逼灵魂的力作太少。如果作家在创作中总抱着捞好处的想法,最终一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阎连科表示,自己的创作之路也经历了从追求个人功利到追求思想厚度这样一个艰难的自我转型期。这似乎在说明一个问题:聪明有时候是真正的糊涂,而看上去的“糊涂”反倒是大智慧。

    阅读对于阎连科而言,不仅仅是写作之需,这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是一种日子。很多人读书目的性强,有的是为了考试,有的是为了掌握技能,有的是为了一纸文凭,这些当然无可非议。阎连科在本书《阅读与经历》、《阅读是都市的心跳》等篇幅中,阐述了自己的阅读见解。他认为,作家读书的视野可以再宽广一些,读书目的可以再“糊涂”一点。不能仅仅为了创作而读书,那些看似和文学无关紧要的书,不妨拿来一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阎连科在创作之路上“糊涂”地前行,这也许正是他不断超越自己的秘诀所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03月11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中国青年报》阎连科对话张悦然:写作能不能“教出来” (2012.08.24 18:24:19)
  • 《加缪,一个浪漫传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04.11 16:07:25)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 走向共同富裕》  (2011.10.19 11:19:58)
  • 泯灭情欲的代价:读何家弘《性之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8.24 11:08:54)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奋斗(《中国人的美国梦》书摘 (2011.08.23 8:36:04)
  • 《买入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8.10 11:24:19)
  • 诠释与对话——评阎连科、张学昕《我的现实我的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6.24 22:03:37)
  • 义务犯研究(法律科学文库;“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07.05 10:32:2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血之罪》 (2010.04.22 15:53:53)
  • 技术时代的哲学反思《技术哲学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08.07 15:56:51)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