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序一、二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序一、二
2013-07-10 15:38:39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丛书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抢救性工程,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资料保存下来。丛书第一批出版的10部学术传记记述了10位著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丛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于2013年5月出版。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首批10部)

    书名                           作者                    定价(元)
  卷舒开合任天真  何泽慧传              刘晓                                    55
  此生情怀寄树草  张宏达传           李剑  张晓红                              55
    从红壤到黄土     朱显谟传           赵继伟 张春娟 等                            45
    梦里麦田是金黄   庄巧生传               杨 坚                                   43
    山水人生         陈梦熊传               张九辰                                  45
    大音希声         应崇福传               王传超                                  45
    做一辈子研究生   林为干传            田永秀 王安平                              45
    寻找地层深处的光 田在艺传               胡晓菁                                  43
    剑指苍穹         陈士橹传              鲁卫平 等                                55
    举重若重         徐光宪传            叶青 黄艳红 朱晶                           55

附:
  总序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韩启德

  老科学家是共和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学术成长历程生动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科技事业与科技教育的进展,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近年来老科学家相继辞世、学术成长资料大量散失的突出问题,中国科协于2009年向国务院提出抢救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明确责成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文化部、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1部委共同组成领导小组,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文献与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录音录像、实物采集等形式,把反映老科学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科研活动、学术成就等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的口述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对于充实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文献,理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弘扬我国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采集工程把重点放在年龄在80岁以上、学术成长经历丰富的两院院士,以及虽然不是两院院士、但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科学家的关心和爱护。

  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采集工程以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科技事业负责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获得大量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和音视频资料,其中有一些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弥足珍贵。

  以传记丛书的形式把采集工程的成果展现给社会公众,是采集工程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在我看来,这些传记丛书大都是在充分挖掘档案和书信等各种文献资料、与口述访谈相互印证校核、严密考证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内中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照片、手稿影印件等珍贵图片,基本做到了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体现了历史的鲜活,又立体化地刻画了人物,较好地实现了真实性、专业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通过这套传记丛书,学者能够获得更加丰富扎实的文献依据,公众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的成就、贡献、经历和品格,青少年可以更真实地了解科学家、了解科技活动,进而充分激发对科学家职业的浓厚兴趣。

  借此机会,向所有接受采集的老科学家及其亲属朋友,向参与采集工程的工作人员和单位,表示衷心感谢。真诚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读者的喜爱,希望采集工程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我期待并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采集工程的成果将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给社会公众,采集工程的意义也将越来越彰显于天下。
  是为序。

  总序二
  中国科学院院长 白春礼

  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直接启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等12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国务院交办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值此采集工程传记丛书出版之际,我向采集工程的顺利实施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采集工程的老科学家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按照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开展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录音录像、实物采集等多种方式,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史的重要资料保存下来,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资料,推动形成新中国的学术传统,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通过实施采集工程,系统搜集、整理反映这些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学术传承关系等的各类文献、实物和音视频资料,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国际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背景加以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新中国科学发展的进程特别是老科学家所在学科的发展脉络,而且有利于发现老科学家成长成才中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关键因素,探索和把握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更有利于理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深入了解我国科学传统的形成过程,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弘扬老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卓越贡献和高尚品质,推动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采集工程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学术建设工作。

  中国科学院是科技事业的国家队,也是凝聚和团结广大院士的大家庭。早在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第一批学部委员,199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学部委员到院士,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制度化进程,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目前已接受采集的老科学家中,有很大一部分即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其中既有学科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有作出过重大科学成就的著名科学家,更有毕生在专门学科领域默默耕耘的一流学者。作为声誉卓著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以发展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杰出的科学教育家,他们着力培养、大力提携青年人才,在弘扬科学精神、倡树科学理念方面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成长经历既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通过采集工程为老科学家树碑立传,不仅对老科学家们的成就和贡献是一份肯定和安慰,也使我们多年的夙愿得偿!

  鲁迅说过,“跨过那站着的前人”。过去的辉煌历史是老一辈科学家铸就的,新的历史篇章需要我们来谱写。衷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通过“采集工程”的这套老科学家传记丛书和院士丛书等类似著作,深入具体地了解和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中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在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广阔道路上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