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台塑集团凭借10公顷的高雄老厂起家,发展成为产值逾两兆新台币的企业集团,创办人王永庆缔造了一个经营神话。 2014年,经历一甲子风风雨雨的高雄老厂租期届满,土地将交还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届时厂区内可能只保留王永庆、王永在兄弟当年的办公室、宿舍及第一具PVC机台,设立王永庆纪念园区。 台塑集团作为发轫于台湾地区的华人标杆企业,正在成为商界竞相学习的榜样,窥探其成功秘密几乎成了求道者们共同的兴奋点。经营之神王永庆对此的回应却如此朴实:没什么秘诀,只是每天把手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台塑集团正是在基于这样的理念,从各种不起眼的细小改进工作中获得了公司九成以上的利润,昭显“止于至善”是企业永续经营之道。在王永庆眼里,经营企业是永远不能懈怠的,只有这样才能求得未来生存发展。 “大道理是相通的!”只有小学学历的王永庆常常引用《大学》中的宏论解释“大道至简”的管理真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台塑的成功贵在坚持。在王永庆率先垂范的指引下,台塑数万员工数十年始终如一坚持“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的文化理念,并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践行之。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国际企业文化管理权威霍夫斯泰德指出,分析企业文化并不只是了解领导人期望的、向外宣布的那些价值观,而是看经过管理实践有多少价值观被所有成员接受,并体现在工作中。 坚持理念是一种传承,但需要奉行正确的思想才会产生力量。正确的理念何来?王永庆认为,对生活的感悟和切身体验是力量之源。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坚持长跑让王永庆体认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坚持”这句话的微言大义。独自长跑本身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情,但长年累月、风雨无阻的坚持,则会变成一种习惯,乃至乐在其中,甚至成了一种享受,这时所有原本想从运动中追求的目的都会达到:担负压力的健康体魄和坚毅的精神自然成了一种如影随形的附属物。 尊奉王永庆为人生导师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经效法王永庆,试图坚持每天长跑5000米。他以为“毅力”是简单可行的易事,结果自己最多只跑到3000米。郭台铭终于意识到,“坚定的毅力”说时容易,做时难,普通人是难于要求自己去克服身心障碍的,“我做不到,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庸俗之辈。” 有了健康的身体,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节俭无疑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开始,王永庆一生坚持节俭,爱物惜福。自己的坐车多年不换,西装改了再穿,自己和下属只喝低档酒,经营之神的生活习惯严格自律。 节俭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符号意象,就像武功高手在无形之中把功力发送出去一样。王永庆数十年如一日过着俭朴的生活,让子弟兵耳濡目染,凝聚了台塑发展所需的内功。王永庆的节俭甚至对整个台湾企业界产生标杆影响,一些过惯奢华生活的企业家在王永庆的感召下感觉自惭形秽,纷纷改弦易张奉王永庆为师尊,这也算是台塑对社会的一个意料之外的贡献吧!企业是社会影响力最强的商业组织,当大多数企业都奉行勤俭节约的理念时,社会风气必然向好,这也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坚毅自立的性格贯穿王永庆的一生。王永庆童年生活维艰,随母亲捡煤渣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早年养成的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对王永庆一生影响深远,乃至在父亲去世时,事业有成的王永庆没有惊动任何人,而是把父亲的遗体放在膝上独自开车回家。甚至到了晚年,王永庆使用拐杖也异于常人,他只是把拐杖提在手中,这样做是为了在摔倒时有拐杖可用,“因为拄拐杖走路会养成对拐杖的依赖思想。” 万事不求人、少求人就会降低个人和企业的依赖风险,行走的脚步才会更踏实,才能走得更远。这种一脉相承的思想在台塑的经营管理中无疑得到很好的传承,当年台币大幅升值时,上下游公司受到巨大冲击,王永庆并没有把币值上涨的成本转嫁给上下游客户,而是自己消化吸收,公司因此而减损一百多亿新台币。表面上,台塑受到财务上的损失,但实际上赢得了整个行业的共荣共存,为公司的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立者必先自强! 所以,在公司经营中,王永庆一直坚持合理利润,而不是追求压榨客户获取最大利润。在民族商业史上,20%左右的毛利一直被认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合理利润。中华民族第一位女企业家巴清、陶朱公范蠡等诸多商贾名流都是这一原则的信奉者。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忠实信徒,王永庆也坚持认为,暴利和薄利都容易滋生隐患,暴利容易让公司员工少谨慎之心和进取之意,薄利乃至亏损容易引发弄虚作假的系统性风险。对于企业,合理的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的利润既是股东所期,也是员工所需,更是公司回馈社会寻求永续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 合理一直是王永庆生活和台塑经营的行为准则。合理的理念贯穿王永庆的一生。王永庆的爷爷早年告诫他,种茶是没有前途的,并解释说,为了让茶树长得好,必须将周边的杂草去除,由于无草固土,久而久之茶树也会枯死。日后,王永庆做任何事都要追根溯源找到合理的解释,并演变成台塑追根究底的日常管理。在企业日常运行的改善中就成了台塑人习以为常的“没完没了”,只有这样公司才会在商战博弈中胜出。 蔡锷在《曾胡治兵语录》中指出,“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劳苦”。商场如战场,公司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样需要如此。王永庆一向坚持大道理是相通的,人性一脉相承,战场所尊奉的制胜逻辑同样适用于商场。 享有“西方兵圣”之誉的克劳塞维茨同样揭示了精神因素在战场上的制胜作用。克劳塞维茨认为,主要精神力量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及其民族精神。企业在竞争中同样需要这三方面的力量。王永庆是台塑毋庸置疑的统帅,台塑的组织品行和公司所尊奉的民族精神共同淬炼成一股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正是基于此,台塑在近一甲子的时光中勇立商海潮头,年年盈利经营,甚至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也赢利百亿计。所以,台塑才敢底气十足地向外界宣布,哪怕危机吞没了一半市场,我们还能站在另外一半市场上,台塑要做世界最后一家倒掉的企业!这种自信来自于魄力和实力。 魄力根源于理念,实力来自于正确理念的贯彻执行。台塑的理念就是中华文化最深邃而又最基本的信条,既复杂又简单,这些理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基石,即是国家建构的灵魂,对于经营企业来说,其力道绰绰有余,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一家企业也是如此。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经营之神王永庆独家管理秘笈》,李荣融 朱丽兰 顾秉林 陈吉宁 李剑阁 王瑞华 王瑞瑜 刘震涛 宗俊峰 袁飞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定价:48.00元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