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北大社《解读叙事》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北大社《解读叙事》
2003-01-29 19:29:38 来源:
《
解读叙事
》 〖美〗米勒著申丹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叙事学在文学理论中已逐步成为显学。这不但是因为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新派理论已登场的缘故,更由于叙事已成为文学甚至超越文学的普遍话题。叙事学是由于形式主义、新亚里士多德学派和结构主义等学派建构起来的。解构主义如何解读叙事?在解构主义的理念中叙事是否还存在。申丹教授翻译的这本书给了读者一个确定的答案。作者米勒通过对叙事文本和叙事理论的参照,证明了解构的基本理念的合法性。比如,以亚里士多德《诗学》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两个文本互文性解释,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基本理念。这种理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是悲剧中任何东西都能够而且应该得到合理的解释,应该回到主宰它的理性或逻各斯上去。米勒反其道而行之,他要证明“图逻各斯为中心的文本都包含其自我削弱的反面论点,包含其自身解构的因素”。亚里士多德以《俄狄浦斯王》为例证说明悲剧叙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米勒则处处点出这部作品是和亚氏说法矛盾抵牾的。因为这出戏剧“告诉我们:力图将非理性的因素理性化的努力注定要失败”。于是在这本书中便构成了一个理论文本与一个文学文本之间的反讽张力,传统上作理性主义解释的叙事原则便在后者对前者的解构中坍塌瓦解了。解读叙事虽转变为解构叙事,令读者耳目一新。原来,解读叙事还有那么多新的路径值得探索。加上译者文笔流畅意思到位,读来意趣盎然。对文学叙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也去作一番属于自己的解构性阅读。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1.29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