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自出真意注李诗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自出真意注李诗
陶佳珞
2003-02-17 08:45:21 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古典文学界曾出现过李商隐研究的热潮,出版过不少成就显著的论著。但是,在李商隐生平事迹的研究上,在对李商隐六百多首诗的阐释上,仍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清楚。这种情况无疑妨碍了广大读者对李诗的理解。
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郑在瀛教授的《
李商隐诗集今注
》是作者积数十年潜心研究之功精心撰写的力作,不仅为李商隐研究开辟了新视野,破解了许多疑团,也为广大读者读懂李商隐的诗歌,领悟其思想感情内涵,欣赏其审美意韵,提供了一个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向导。
《今注》对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实事求是的回顾和总结。一方面对前人和今人的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凡有精到之处必吸收采用并加以注明,不掠人之美;一方面又对前人的笺注、今人的疏解中的疏漏纰缪、穿凿附会之处据实纠正,对流行的偏见和陋见则提出尖锐的批评。例如,许多人往往把李商隐大量的爱情诗附会为政治诗,如同把《诗经》的《关雎》篇解释为颂文王后妃之德一样。《今注》指出,这样的诗在李诗中是有的,但决非都是如此。实际上,李商隐相当多的爱情诗就是爱情诗。而且,作者还认为“最能代表李商隐的诗歌成就是他的享誉千秋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有意埋没事情的真相,以‘隐僻’的形式表达他的爱情,令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深邃和神秘,事幻而情真,猜不透,说不尽,这正是诗人要达到的目的。”因此,作者认为“不必苦苦搜求李商隐的恋爱对象,也不必将爱情诗曲解为‘寓言’、‘托讽’、政治诗,而是要承认商隐爱情诗的不朽的价值和崇高的地位。”他据实批驳了宋朝人所作的唐书本传对李商隐生平事迹的歪曲,批驳了清朝的一批进士、翰林对李商隐诗歌的贬抑和漫骂,指出李商隐决不是什么“放利偷合”、“诡薄无行”的人,而是一个有正义感、有报国志、重感情、重友谊的人;他同情人民的疾苦,不满当权者的昏庸,宦官的专权,藩镇的跋扈,甚至敢于用诗歌批评皇帝,指摘朝廷,在这方面他甚至超过了杜甫。只是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毁灭了李商隐的理想,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而已。作者还认为李商隐的诗歌“将中国古代抒情诗发展到了极致”,是“诗学和美学上的重大变革”。研究李商隐的诗歌“既要求得真事实,更要予以新价值、新意义。”他认为李商隐应该同与屈原、陶潜、李白、杜甫一样进入伟大诗人之列。他提出:“要研究李商隐,就必须解放李商隐,要解放李商隐,就必须解放研究者自己。”这些精辟的见解给我们以很多的启发,为如何欣赏李商隐的诗歌提供了方法论。
来源:光明日报2003.2.17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