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给城镇化号脉——读厦门大学出版社巴曙松、杨现领《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给城镇化号脉——读厦门大学出版社巴曙松、杨现领《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
赵 静
2014-05-29 09:43:48  来源: 厦门大学出版社 
 

  
  如果说评选今年的最热词汇,“城镇化”绝对位列三甲。从中央政策到地方施政,从学界到市场,“城镇化”,无疑是炒得最热的话题之一。放眼未来十年,没有什么能比城镇化更能触动学界、决策者、资本市场的神经,大家倾向于把城镇化与房子、汽车和家电消费联系在一起,与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浪潮、高速经济增长划上等号,并对城镇化寄予厚望。

  热归热,但研究问题终要静下心来,因为我们因“一拍脑门,挥膀子就上”的冲动带来的教训着实不少。好在巴曙松、杨现领的《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一书给大家提供了冷静思考的机会:我国城镇化大转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为推进城镇化,需要做出哪些大变革?哪些行业将受益于城镇化?未来我国会形成怎样的城市格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大胆断言“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2013年,我国经济将站在一个新的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起点上展开新的征程,城市化则必将成为这条道路上最为壮观的风景,巴、杨两位的新作从金融视角切入,沿城市化这条主线,同读者分享他们对城镇化与房地产、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与资本市场等系列主题的研究成果。不虚美地讲,此书大概是目前市场上研究城镇化相关著作中最系统最深入的一本读物。

  该书从理论阐释到实践总结,从历史经验到现实观察,从海外经验到我国道路,作者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城镇化转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尤其着重探索以下三个命题:

  第一,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增长动力的转型。作者从历史角度看,我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球化浪潮、市场化改革和货币化进程三者叠加驱动带来的。而从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的新格局以及我国自身的约束条件看,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驱动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因此我国未来的城镇化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增长动力转型的本质正是要为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寻找可持续的动力之源。

  作者从结构效率、规模效率和分工效率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三条渠道,并指出:在城市化的早期阶段,结构效率居于主导地位,恰当的政策是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使农业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转移至非农产业,以促进生产率的提升;而在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规模效率和分工效率开始居于主导地位,此时恰当的政策应该是在促进人口聚集效应所发挥的规模和协同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人口密度过高所产生的副作用。

  第二,我国未来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在于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作者强调:“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人。”人是产业和城市互动融合的核心,有“产”才有“城”,产业是城市的基础和财富增长的源泉,有竞争力的产业塑造可持续增长的城市;而有“人”才有“产”,不仅人口的持续净流入是判断一个城市产业增长潜力的关键指标,而且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对于城市经济增长也十分重要,一个拥有更多年轻人才的城市必然更充满经济活力。

  第三,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落脚点在于改革。作者指出,“历史上,正是基于土地用途转换、人口流动、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改革才使得我国城镇化能够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并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站在当前的时点观察,无论是进一步释放城市增长的潜力,还是促进人口的城镇化,改革都将是重要的环节和落脚点,土地改革、户籍改革和融资体制改革则将成为最为关键的三个领域。”作者对这三个领域改革的方向、重点和主要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在作者看来,城市的含义可以归纳为六个字,即:增长、包容、绿色。而这六个字也正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精髓所在。作者清醒地指出:“历史的成功不会自然导致未来的成功。未来十年,决策者试图将城镇化作为中国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主线索。在我们看来,关键不仅仅在于政府如何规划、如何推动,而更在于市场力量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可谓力透纸背,一语中的。

  谈到城镇化,绕不开的是土地问题。现行土地制度确确实实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低成本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奇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底是好还是坏我们不能妄下结论,总之有其利也有其弊,看我们从哪个角度看,是从效率角度看还是从公平的角度看。但如果我们再像之前这样利用土地,坚持现在的土地制度,在土地增值分配问题上没有明确说法,只能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作者在书中分别从耕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以及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结构改革等方面提到了土地改革的可能路径。

  作者在末篇中提到“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人”,将城镇化发展的落脚点归结到“人”上。的确,以人为本是城镇化发展的最终要义。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发展中把握好度,过犹不及。笔者到基层县市采访,几乎所有县市都在往“城镇化”上靠,甚至有的地方不切实际地“靠”。我们的城镇化速度是不是太慢了?绝不是,而是太快了。我们的城镇化一开始就跟西方国家不一样,我们属于人为推动,这是因为我们从经济发展战略上是一个赶超战略。“回不去的乡村,进不去的城”,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的城镇化问题。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普世金融”时代启示录《网络金融生态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05.20 14:23:13)
  • 《中国金融改革40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05.15 13:21:17)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改革40问》  (2014.05.13 15:48:50)
  • 《我最需要的金融常识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05.04 9:58:47)
  • 厦门大学出版社《连锁经营管理》  (2014.04.08 14:14:14)
  • 厦门大学出版社《国家形态·思想·制度——先秦秦汉法律史的若干问题研究》  (2014.04.01 17:56:11)
  • 卅年筑梦五载成,中菲共圆华人史——《菲律宾华人通史》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03.21 11:04:41)
  • 武汉大学出版社《公司金融(第二版)》 (2014.03.13 9:34:16)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衍生金融工具》 (2014.03.12 11:03:22)
  • 厦门大学出版社《国家税收》  (2014.02.25 11:12:28)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